▲第181集 林文嶽畫蓮意象豐 白荷陶坊成文創基地 7月28日首播 蓮花是台南縣白河鎮最美的代言, 過去全盛時期,白河蓮花的種植面積高達四百五十公頃, 幾乎占全台灣三分之二, 蓮花產業成為老鎮吸引觀光客重要的經濟命脈。 也就搭上白河蓮花節的熱潮, 開啟了他畫蓮的生涯,賺進人生第一桶金, 才驚覺自己最大的創作泉源就在家鄉,何必捨近求遠。 學水墨十五年、畫蓮又十五年, 如今林文嶽的作品以蓮花的美感意象著稱, 一張畫不用幾分鐘就可以畫好, 因為蓮的各種姿態形貌,都在他的腦海中,隨手畫來,就千嬌百媚。 林文嶽謙稱自己畫蓮才剛入門, 無論是水墨與陶瓷工藝整合創作成的白河陶系列, 或是自街頭鄉里人物取材的十八羅漢系列作品,都充滿鄉土情懷。 他在白河鎮設立「白荷陶坊」, 有他和家人創作的蓮花餐,光配色就令人食指大動, 「白荷陶坊」已成為白荷蓮花的藝術基地, 他做的一些文創商品,也成為振興白河蓮花節的發展方向。 從地方特質找到的創作基因,讓林文嶽有愈來愈多的想法回饋鄉里, ▲文人連結 白荷陶坊 http://www.wrstudio.idv.tw/ |
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
第181集 林文嶽畫蓮意象豐 白荷陶坊成文創基地 7月28日首播
第180集 室內盆栽小森林 林惠蘭散播歡樂種子 7月21日首播
▲第180集 室內盆栽小森林 林惠蘭散播歡樂種子 7月21日首播 走進林惠蘭在台北的麻雀窩,沒有人不感到驚奇, 不論你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蔬菜、種子, 他都可以將它們變成一盆盆令人讚嘆的居家盆栽。 只要你細心澆水,它自然會給你美的回報, 帶給無數喜愛植栽、卻苦無陽台庭院的人很大的信心。 而薑不再只是擺在廚房放任枯萎的薑, 它能以不同姿態駐足在你眼前, 難怪林惠蘭喜歡到菜市場選美。 看他採買動作實在很快, 買了包銀杏、再到熟悉攤位選老薑和高麗菜, 三二下就買了一整籃,老闆知道他是要買回去種的, 都很識相的讓他挑選。 林惠蘭每次把照片PO上部落格,總能帶給眾多網友粉絲快樂, 這也是他不斷散播快樂種子的動力, ▲文人連結 林惠蘭老師種子盆栽 http://www.seedwd.net/index.html |
第179集 响仁和製鼓名師王錫坤 用心創新鼓文化 7月14日首播
▲第179集 响仁和製鼓名師王錫坤 用心創新鼓文化 7月14日首播 講究道藝合一的優人神鼓,打出的鼓聲憾動人心, 他們用的鼓,出自台北縣新莊的响仁和鐘鼓場。 繼承父業的王錫坤, 為了响仁和這塊招牌,每天辛苦製鼓,充滿藝匠精神。 他熟練的用毛筆畫好大約區塊,之後再繼續削脂,直到削得厚薄勻稱。 整張打好了,再拿去打釘、繃好,在太陽厎下曬乾一個星期, 這屋子堆滿了大大小小的鼓膜,就是這樣做出來的, 但這只是初步的工作,調音是另一項功夫, 大一點的鼓,要站在鼓面上踩踏,讓鼓皮柔軟,音色才會美。 這麼辛苦的工作,王錫坤日覆一日, 因為父親六十多年前的作品,給他最好的榜樣。 是後來自己摸索出來的。 王錫坤的努力,讓傳統技藝多了創新, 這份極需體力的工作,他想到遲早要放手,看誰有心學。 師傅有心教,徒弟絕對不能只懂皮毛, |
第178集 培養人才競爭力 教育部長吳清基談施政 7月7日首播
▲第178集 培養人才競爭力 教育部長吳清基談施政 7月7日首播 教育部長吳清基過去在教育部就曾先後擔任過司長和次長, 對於教育百年大計很熟悉, 而且他還曾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南縣長, 幾乎都是大學校長和學者出身的背景很不同, 由於多了些政治歷練, 外界希望他化解爭議的溝通管道,更加順暢。 像開放陸生來台和承認中國學歷, 各大學校長已經有很高的共識。 但歷經立院三個會期, 都因為民進黨團擔心台灣學生的權益跟就業機會, 堅持反對,過不了關。 讓全國中小學的學生,都能吃到免費的營養午餐! 但中央只夠補助全國中小學營養午餐七成的經費, 剩下的三成得由地方政府自籌。 但這項免費午餐理想,有地方政府就表示財政困窘, 出三成也有困難,還有家長擔心會排擠到教育預算。 因為台灣四面環海, 教育部認為,台灣學生不會游泳,實在說不過去, 所以打算今年開始推動, 以每年十億的經費,在十二年內蓋一百五十座泳池! 讓學生都能輕鬆學會游泳。 不過部分縣市政府認為,他們連免費營養午餐的錢都湊不出來, 耗水耗電管理不易的游泳池,未來誰能買單,繼續維持下去? 因此教育部這些美意、但有爭議的政策,究竟如何執行? ▲文人連結 教育部 http://www.edu.tw/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