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顯示具有 文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文創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第457集 台灣工藝特輯(2015/11/18)

在許多藝術工作者不斷追求生活美學的過程下,各種獨具匠心的工藝作品早已在台灣大放異彩,今天「文人政事」台灣工藝特輯中要介紹,傳承父親技術的响仁和製鼓名師王錫坤,求新求變,讓他的鼓不只音色好,也成了一項藝術品。因為電影「臥虎藏龍」而聲名遠播的刀劍達人郭常喜,生長於刀劍工藝之家,打鐵已到爐火純青的他,成立「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讓失傳已久的刀劍文化再現光芒。
响仁和製鼓名師王錫坤 用心創新鼓文化
郭常喜重建刀劍工藝 兵器文物館展品豐










台灣廟宇建築是台灣文化相當重要的特色之一,不管是剪黏藝術,或是漆線工藝都是匠心獨具,出身於剪黏工藝國寶級世家的葉明吉,傳承百年家業,將剪黏藝術發揚光大。而一般人較陌生的漆線工藝,其實早在中國閩南地區流傳數百年之久,顏金益默默從事這項工作已四十年了,獲選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
葉明吉承剪黏家業 從廟宇屋脊到立體作品
顏金益苦學深耕漆線工藝 喜獲傳統藝師獎


 







 
接著要帶您看玻璃藝術。有著四十年功夫的李國陽,以擅長的實心雕塑技法,讓玻璃簡單的線條充滿無限可能。而同樣熱愛玩玻璃的劉瑞典老師,他一系列的玻璃樂器晶瑩剔透、美感獨特。還有,一對以藝術而結合的夫妻—林芳仕和陳璐昂,一個鍾情琉璃,一個熱愛繪畫,,他們共同打造的玻璃屋,已成了南投竹山鎮最美的藝術地標。
李國陽巧思創作 讓玻璃工藝璀燦多變
空心技法製玻璃國樂器 劉瑞典教學相長
結合油畫與琉璃工藝 芳仕璐昂共創佳績










金工創作飾品讓許多女性愛不釋手,呂雪芬長期帶領一群金工愛好者盡情揮灑創意,也教學相長。此外,還要來看一場《輕透亮白.輕盈工藝特展》,輕盈美感的材質,突破傳統工藝給人厚重的印象。
呂雪芬金工創作 「植物語彙」傳情達意
突破傳統工藝厚重感 欣賞輕透亮白輕美學


 







從傳統工藝,到輕工藝,這群藝術家們展現不同的創意巧思,精益求精,留下不凡作品,也在這塊土地上綻放不同光芒。

第454集 染編織繡特輯(2015/10/28)

台灣生態豐富多元,給藝術家們源源不絕的取材靈感。今天「文人政事」特輯要為您介紹染編織繡的好手藝,首先介紹染織藝術,從小與山林為伍的染織藝術家陳景林,憑藉自己所學,從各種植物的顏色中,調配出屬於台灣的色彩,二十年來,陳景林桃李滿天下,其中一位就是賈瑪莉她從染織藝術中圓了自己的夢也交出漂亮成績單

染織藝術家陳景林 復興工藝尋找台灣色彩

賈瑪莉超越自我圓夢 法國染織展入選吸睛

染織藝術家 陳景林
染織藝術家 賈瑪莉










而同樣展現中國歷史悠久手工藝文明的,還有編結藝術,投入繩結工藝近四十年的陳夏生,不斷拓展中國編結技法,打破一般人認為,中國結只能做首飾配件的刻板印象,還有,鍾情於毛線編織的張麗真,作品從娃娃,到動植物生態都有,充滿故事情節,也開啟毛線編織的無限可能。

陳夏生見證中國結興衰 再創結藝新風貌

張麗真用毛線編織生態娃偶 充滿溫馨創意

編結藝術家 陳夏生
編織藝術家 張麗真










運用繡針穿引彩線,繡出圖樣的刺繡,是一種慢工出細活的的工藝美術,黃莉莉她結合多種素材,融合西洋繪畫筆法,成為了亂針繡藝術家。還有,台灣鳳甲美術館裡,累積五百多件全球最珍貴刺繡,帶您瞭解鳳甲如何成就這項偉大工程。

黃莉莉隨興亂針繡 多媒材繡出慢活樂趣

鳳甲典藏刺繡珍寶 邱再興成就世界之最

亂針繡藝術家 黃莉莉
鳳甲美術館











再珍貴的刺繡和收藏,都需要善加保存維護,最後要介紹您更高難度的刺繡修復。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刺繡中心主任張美筠,曾為清朝古戰袍和英國皇室修復華服珍品,帶您欣賞她精湛的手藝

台南應科大刺繡修復優 張美筠受皇室肯定

全球刺繡中心主任 張美筠

刺繡珍品的修復,讓東、西方世紀華服珍品得以重現光彩;而古老的手工技法在藝術家的巧手思變下,又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面貌。

第383集 薰衣草「好好」微藝廊 進駐甲仙推山城之美(2014/6/18)

春末夏初,南台灣的空氣出現炎熱感,但是來到甲仙,街道上拂著微風,就算是柏油馬路,依舊能聽到淡淡的蟲鳴鳥叫,三十二度的暑氣和黏膩,一掃而空。

一杯咖啡,配上青山綠樹徐徐風,在甲仙,這樣的愜意生活,俯拾即是,穿著紫色T-shirt,清湯掛麵素淨造型的女生,大家或許不陌生,她是薰衣草森林創辦人林庭妃,會出現在高雄甲仙,是因為薰衣草森林的第六個品牌,「好好」,在甲仙落根。


好好甲仙和薰衣草集團旗下其他餐飲品牌,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它是一個簡約的微型藝文空間,一條粗麻繩從鏡子那頭,延伸到地板,引用了楊力州導演「拔一條河」 的電影意念,牆上掛著一張張劇照,孩子聲嘶力竭的拔河、外籍新娘搭小貨車,準備去拍婚紗照,呈現出甲仙人文土親的純樸面向,雖然電影下檔了,但是在好好甲仙,依舊能看到這小鎮上的土地厚度和人情溫度。












藝文作品在好好裡面展演,用圖片和照片來說關於甲仙的故事,吸引觀光客、遊客到這兒來互動,然後再把所見所聞帶出去,推廣甲仙的物美人親,林庭妃說,八八風災過後,甲仙變得蕭條,將近三分之一人口外移,快四年過去,仍舊嗅不到復甦,所以她決定當那隻推手。

鼓勵遊子歸返,目的是要讓甲仙人或者瞭解甲仙的人,來宣傳甲仙之美,這是好好聘用歸鄉人的概念,筱雅是好好甲仙第一批歸鄉人,風災過後她選擇留在甲仙當社工,深耕和甲仙人的感情,變成他們的一分子,每當有外地人來,她就像個導覽人員,滔滔不絕。

談到當地人對於好好甲仙的善待,林庭妃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線,對她來說,好好在甲仙踩下腳步,不只了卻她的心願,同時又完成和慧君共有的夢想。

蔡詩萍、薰衣草集團創辦人 林庭妃

   











希望台灣更好的使命感,從中部推進到南部,從新社致力到甲仙,歷經大自然無情摧殘的高雄山城,在林庭妃和薰衣草集團的努力之下,變得「好好」。薰衣草集團創辦人林庭妃在「文人政事」分享好好甲仙的微藝廊、微策展、微食堂。

第381集 劉邦漢似啄木鳥雕琢木藝 展現自然融合美(2014/6/4)

從小在山林間成長的劉邦漢,對於樹木特別有感情。任何不起眼的小木塊,在他眼裡都是汲取日月精華的結晶,值得珍惜利用。因此他融合雕刻、木片裁嵌、積木組合等技術,創作出這些立體和平面的木雕、木貼畫。

 








劉邦漢用木材當顏料、雕刻刀當畫筆,讓手下的獅子,看起來栩栩如生。他用木片鑲嵌出來的木貼畫,還有一系列的「建築五行」。只用了五種顏色木片,卻非常亮眼。

他的組木系列,有童趣,也很文創。這件「樹鳥」,在大樹中包含好幾隻鳥,一點都不浪費材料。

返老還童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找回童年缺乏的玩具。劉邦漢做的組合積木,不論主角是人或其他動物,都很討人喜歡。

蔡詩萍、木雕家 劉邦漢

 









劉邦漢期許自己像啄木鳥一樣,扮演好樹木醫生的角色,發揮創意,為手上的每一塊平凡木頭找到不同的價值,也讓我們欣賞到不凡的木藝之美。木雕家劉邦漢在「文人政事」分享他的木藝美學。

第375集 台灣雕刻之美特輯(2014/4/23)

今天我們要帶您欣賞台灣雕刻之美,您會看到有別於傳統、卻充滿文化底蘊的雕刻創作。

先從給人溫潤質感的竹、木雕刻看起。竹雕家陳銘堂,化繁為簡,用竹子雕出快樂的童年回憶。而木雕家陳啟村,則擅長將傳統神像藝術化。

 








 
石雕工藝從古至今,遍布在建築、民俗宗教和生活器物上。接下來帶您看,藝術家可以讓頑石展現出什麼風貌。包括林仁德將石頭雕成各式小吃美食、陳培澤則擅常結合不同媒材表現石雕,而董坐老師,則讓書法硯台,變得有收藏價值。

 










石雕、木雕由於歷史攸久,大家不陌生,但是對紙雕和果雕,恐怕就比較不熟悉了。帶您欣賞著名的紙雕家洪新富活潑有趣的紙雕創作,還有果雕家楊淳雅出國比賽得冠軍的芋頭花瓶。



 









早期鈔票與郵票都以凹版雕製而後付印,但電腦繪圖興起,雕凹人才就少了。曾在中央印製廠工作的孫文雄,將這項技術延伸到他自創的壓克力雕刻畫,非常特殊;而昂貴的玉,在黃福壽老師的巧手下,竟然可以薄如蟬翼,都讓人眼睛一亮。

 








這些不同媒材的雕刻藝術家,不但眼力好、手藝精,他們忠於創作、精益求精的精神,為台灣的雕刻,留下許多不凡作品。

第367集 德國紅點台北設館 與世界頂尖設計接軌(2014/2/26)

第一步踏進紅點設計博物館,就被眼前這座紅球塔吸引住目光,每一顆小圓球上,都有設計師簽名,塔端的第一顆,是紅點設計執行長Peter Zec,再往下走,看到大明星愛用的專輯封面設計師,聶永真。四、五十位傑出設計師的名字,堆疊成塔,他們共同特點,都曾獲得紅點設計獎殊榮。 

紅點評選出來的得獎作品,囊括食、衣、住、行、育、樂,從日常生活中的鍋碗瓢盆,到服飾球鞋、手錶配件,還有高科技電腦產品,所有不稀奇的東西都能被形塑的驚喜連連。










枝椏水龍頭,造型簡化樹枝形態,更具備流暢感,使用上也顛覆舊有習慣,使勁兒轉水龍頭上方旋鈕,是轉不出水的,因為它的開關就是出水管,還有這個一圈又一圈,有點像蚊香的圓餅,一拉開,樣子是不是很像一條蛇?它就是一座披薩眼鏡蛇桌燈,設計師利用螺旋狀的鋼材和鋁材,讓蛇體壓平成披薩,手指點一下燈就亮,再點一下燈又滅,博物館中有來自世界的兩百多件作品,其中有七件台灣之光。

世界三大設計獎之一的德國紅點設計獎,至今超過五十年歷史,每年吸引了六、七十個國家,一萬多件作品投稿參賽,得獎的作品可以在紅點博物館展出,全球目前有三座博物館,第一座在德國埃森,第二座在新加坡,第三座就在台灣的松菸文創園區。

看好台灣設計潛力無限,紅點在 20138月底正式進駐,展場兩個主題分別為「風格生活」,以及「每件產品都有一段故事」,參觀的民眾可以觸摸,也可以試用,透過身體去感受每一項設計。

蔡詩萍、紅點設計博物館經理 鄭雯瑄










紅點設計博物館在台北設館,不但讓台灣民眾能親自感受世界級經典創意,也是對台灣設計能量的肯定。紅點設計博物館經理鄭雯瑄小姐在「文人政事」分享紅點在台灣。

第366集 阿那豆木作可愛造型偶 把玩陪伴很幸福(2014/2/19)

老房子、老木材,經過的路人看它一眼,還以為這是家傳統木材行,但往內一瞧,在裡面工作的都是年輕人,各自忙著雕磨木偶。店內有各種不同的半成品,等待組合著裝。

 








很難想像,這些回收廢木料,經由他們的巧手木工,會變成一個個吸引人的造型玩偶,像變魔術般的從童話故事中跑出來。這些都是阿那豆木作出品的木偶,在南投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出,工坊主人Simon銀濟春,以前學的是平面設計,憑著對木工的熱情,兩年來已做出三十幾款木偶,他專走可愛路線,跟木雕前輩們做出區隔。

雖然作品老少咸宜,但向回收商買來的台灣檜木,卻勾起街坊老鄰居的深刻回憶。取名「阿那豆」,在魯凱族語是樹的意思。Simon讓廢木料有新出路,還可以發揮陪伴功能。

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是小王子、胡桃鉗上校和木偶燈,所以他也就一再的做,但又讓它們不要完全一樣。雖然Simon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滿足一個充滿愛的客製需求,是他很大的工作動力。

蔡詩萍、阿那豆木作主人 銀濟春
 

 








可愛的木偶人人愛,讓人暫時忘卻煩惱,這也是Simon最大的工作回報。阿那豆木作主人銀濟春在「文人政事」分享製造幸福的木偶。

第364集 春節特別節目(2014/2/5)

各位觀眾大家好,祝您新年鴻運當頭,馬到成功。「文人政事」已經滿七個年頭了,感謝您一直支持收看。今天新春特輯,我們要和您再一同欣賞,過去一年藝術家們的精彩表現。


我們就先從歷史悠久的陶藝看起。故宮博物館典蔵的青瓷,有著皇室貴族的品味。陶藝家蘇保在以傳統工法,讓青瓷變成有現代感的生活精品。除了造型現代化,台灣的陶藝也發揮在地特色,台中的趙家窯就結合大雅小麥;而台南的陶藝家范仲德,則將府城古蹟,以半浮雕方式融入陶藝食器中。
 

台灣的工藝水準,很值得國人驕傲。接下來介紹兩位、他們的創作是台灣比較少人有的。一位是自學創作的皮雕畫家林幸輝;一位是擬真木雕藝術家楊北辰,為主人雕刻記憶,非常溫馨寫實的。

 
水墨畫很重視用墨運筆,但一定要用「筆」畫出來嗎?水墨畫家袁金塔和徐明義,他們努力創新求變,自己玩得愉快,也讓人眼睛一亮。

喜歡藝術的人,一定很喜歡看展覽。但身在海外的您,無法親自參與台灣的藝術展演,就讓「文人政事」帶您看兩場值得回味的展出。一是鳳甲美術館的刺繡珍寶;一是畫家謝里法的觀念藝術。


藝術家的創作,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為世人留下珍寶流傳。「文人政事」新的一年,會繼續帶您欣賞台灣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和他們的精彩創作。

第340集 蘇保在用古青瓷元素養分 與現代藝術接軌(2013/8/21)

青瓷在中國歷史上已經發展至少三千年,在北宋達到巔峰,以汝窯、汝官窯最具代表性,象徵皇室貴族的品味。它有如冰似玉的質感、雨過天青的釉彩,表面有開片裂紋,汝窯底部還有為了通體施釉而使用的細釘支燒痕跡。

 

這些以傳統工法製作,卻有現代感的青瓷,是陶藝家蘇保在的作品。他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探索歷代遺留下來的器具與釉色。研究各種材料的檢選,燒製方式,和胎、釉的配合。因為青磁的還原燒、單色釉等特點是中國所獨有,而且很難掌握的,激起了他的挑戰意志。

要突破古人創造的經典不容易,蘇保在對創新的看法,認為不是新舊的新,而是心情的心。所以蘇保在用現代語彙,讓古代的皇室品味走入市井小民的生活。

蘇保在對於各種青瓷的特性與表現已能清楚掌握,因為厚釉所以中間需要薄胎,曲線才不會覺得鈍拙。如今厚釉薄胎、紫口鐵足都已難不倒他。若要比技術,現代是可以比古代進步很多,但呈現的力度卻不見得能比得上。

活在當下用生活陶。蘇保在的太太每天用,自然是最瞭解他作品的人。不過蘇保在最愛青瓷,卻沒有設定這輩子只做青瓷,在各個文化圈中接受度很高的白,成為蘇保在最新作品-瀅雪白瓷系列的主調。

這系列白瓷底部,沒有用失敗率高的細釘支燒法,這種底部要撐支釘的古法,在台灣極少人做。即使做,成品也不像蘇保在多,本身就有一定門檻。

蔡詩萍、陶藝家 蘇保在先生

 

就因為追求完美,蘇保在打破無數失敗成品,不論是青瓷、白瓷,蘇保在都以外圓內方的處事原則對待陶藝,在典雅圓滿的外表下,有許多的要求與堅持,繼續將古陶瓷中的元素與養分,和現代接軌。「文人政事」請陶藝家蘇保在與您分享「雲白天青」。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