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359集 藝術改變人心 法務部矯正署談教化(2014/1/1)

法務部矯正署:
法務部矯正司2011年升格為矯正署,是開啟矯正專業的新里程碑與新紀元,盼未來更強化矯正業務,讓更多收容人學得一技之長,助他們徹底悔改。
矯正署位於桃園縣龜山鄉台北監獄旁,署長吳憲璋說,矯正署會秉持「提升矯正專業效能,展現人權公義新象」的方向努力,也盼望社會各界繼續支持,讓矯正署推動社會公益。

法務部矯正署署長吳憲璋:
學歷:
中央警察大學正科三十七期畢業
日本明治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
蔡詩萍、矯正署署長 吳憲璋先生
經歷:
法務部科長
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所務科科長
福建金門監獄、武陵外役監獄典獄長
東成技能訓練所、台南看守所所長
新竹少年監獄典獄長
台灣桃園監獄典獄長
法務部矯正人員訓練所講座
台灣彰化監獄典獄長
法務部矯正司司長


第358集 袁金塔反映社會現象 開拓水墨藝術新視覺(2013/12/25)

充滿創意的水墨畫家袁金塔,向來喜歡運用不同媒材,讓水墨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在國父紀念館的展出,可以看出他多年來的轉變。從早期的鄉土寫實、對政經社會的省思反諷,到近年將水墨與紙雕、陶藝結合,讓作品立體化,成為多元的裝置藝術。

 

 








袁金塔的作品反映當代社會、反映台灣的風土民情,但文化有根源,既要傳承又不能食古不化。他用代表純真年代的環保紙漿,自製手抄紙,在講究量產的功利社會中,他以用心手作與眾不同的質感,結合「茶經」起源,表現茶文化的深度。

袁金塔將茶壺擬人化,讓每個茶壺都有生命,所以茶壺有人臉,也有邊喝茶邊打的樸克牌,讓這一系列茶文化作品,看起來輕鬆可愛。
 
突破了傳統水墨畫紙,袁金塔的書寫工具,也可以變成祭拜的香,或現代雷射,讓鏤空文字透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蔡詩萍、水墨畫家 袁金塔先生
 

 









「不紙這樣-袁金塔水墨紙藝多媒材作品展」,顯現出藝術不只掛在牆上,形式上可以有各種可能,在展現美感之外,還有引發人性反思的教育意涵。水墨畫家袁金塔老師在「文人政事」分享他的「不紙這樣」。

第357集 台首部空拍紀錄片 齊柏林看見台灣美與傷(2013/12/18)

導演齊柏林從事空中攝影二十多年,在這段期間內一直都是以拍攝平面照片為主,但想在空中使用動態影像記錄台灣的想法,已經逐漸開始萌芽。













2009年初,齊柏林花了近三百萬的積蓄,從國外租用專業空拍設備,以三十小時環台一圈,拍攝台灣動態的影像記錄。而在2009年的八八風災,台灣山林受到極為嚴重的創傷,齊柏林乘著直升機飛入災區拍照,看見滿目瘡痍的景象,齊導演深深感受到,只有平面的影像不足以讓觀眾真實地感受到台灣正在面臨的危機。


將房子抵押,以及透過朋友的借貸、支持,把近三千萬台幣的專業空拍設備給買進台灣,開始了拍攝台灣首部空拍電影紀錄片「看見台灣」的計畫。

蔡詩萍、導演 齊柏林先生


 













「看見台灣」耗資總計9000萬新台幣的金額完成,可說是台灣紀錄片影史以來,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由吳念真擔任旁白,「賽德克巴萊」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得主何國杰配樂。「文人政事」專訪「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先生,帶您看見台灣的美與傷。

◆ 台灣阿布電影公司 

第356集 李耀熊西班牙艱辛創業 事業有成心繫台灣(2013/12/11)

僑務委員李耀熊先生愛鄉情切,自述:我出生在台灣,我深爱台灣,只要是對台灣有益的,我都會全心全力的奉獻,譬如:當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88水災時,我在僑居地一聽到消息,就馬上發動募款,並儘快的滙回國内交由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或轉入内政部救災專戶,作為統籌賑災之用。此外,我也響應國内各項社會公益慈善活動,例如:捐助鄉村國校的植樹復育、捐款購買血袋给各縣市捐血中心等等。

台灣是我們的家,台灣是台商的根,台灣愈強壯,台商在世界各地就更有力量。因此,除了我們海外台商能心繫台灣,關懷台灣外,也希望國内的大企業,對台灣尚有許多需要幫助的鄉下建設,盡自己能力所及,伸出援手,多奉獻,這也是一種回饋社會的最佳表現。我更希望政府能本著「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治國理念,用心建設台灣。「文人政事」與您分享僑務委員李耀熊先生在西班牙艱辛創業過程,又如何心繫台灣。

蔡詩萍、僑務委員 李耀熊先生
現職: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歐洲台商會名譽總會長
專長:國際貿易、連鎖超市
學歷:馬德里語言學校
經歷西班牙台商會長、世盟西班牙分會副會長、歐洲台商會十六屆總會長、中歐百貨董事長

第355集 顏金益深耕寂寞漆線工藝 喜獲傳統藝師獎(2013/12/4)

漆線工藝對一般人來說,是個陌生的行業,但對於漆線藝師顏金益來說,卻是再熟悉不過的職業。

這種牽線法是個費眼力、要耐性的工作。但他一雙巧手靠這一點一拉,拉出許多令人驚嘆的作品。像是太子爺衣袍上的鱗片鎧,就是靠漆線纏繞堆疊出來的,突顯原先雕琢不出的細節。於是傳統上,漆線就是用來增加神像的威儀,讓華服更顯高貴。顏金益二十二歲就接觸漆藝,是為了想多賺點錢。

漆線工藝在中國閩南地區流傳了數百年,是泉州派神像雕刻的一大特色。通常以漆線黏貼纏繞在神像衣褶上,形成突出的紋飾後,再貼上金箔。整座神像就呈現精緻華麗的衣妝,這也就是最典型的漆線作品。

 



當顏金益越做越熟練了,同行訂單卻轉到大陸去,他守在台灣,就不能只靠漆線,於是神像不論修光、彩繪、貼金箔他都要會,有時連木頭裂了也要補,才能養家活口。

早年漆線得用自己調的漆,加上立德粉調成漆線土,靠經驗搥出軟硬度,變成可搓可塑的漆線料。再用特別的搓板,搓成各種粗細不同、柔軟卻有彈性的漆線,光是準備漆線材料就很費功。所以顏金益自行設計出這種可以調整壓出不同粗細的擠線筒,以節省前置作業時間。而且,他現在不止做神像,還延伸到骨瓷、陶甕等擺飾,為漆線拉出不同的路。

因此,他做的圖案,就不止傳統龍鳳,還有花鳥等其它紋飾。這些年來的努力,終於讓顏金益獲得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成為文化資產保存者。

蔡詩萍、漆線藝師 顏金益先生

 











當漆線不再隱埋在金箔底下後,顏金益的作品,終於有了創作人的名字。現在他刻意保留一些沒有貼上金箔的作品,好讓人多認識這條讓他走得很寂寞的漆線之路。「文人政事」與您分享漆線藝師顏金益先生的漆線工藝之路。

第354集 知識經濟時代提升閱讀力 多方選讀不偏食(2013/11/27)

「閱讀不偏食-30篇文字的美味關係」部分內容原連載於聯合報教育版的專欄,廣受好評。作者楊曉菁為提升讀者閱讀的質與量,慎重地整編,擴寫成「現代語文的閱讀」、「古籍經典的閱讀」、「詩歌韻文的閱讀」三大單元,共30篇不同題型的文章。本書內文設計新穎活潑,作者化身為閱讀主廚,以穿越時空、通貫古今的主題與材料,呈現給學子30道閱讀的滿漢全席,豐沛了讀者的閱讀視野及提升閱讀質量!












「文人政事」專訪政大附中國文老師楊曉菁,分享閱讀和飲食一樣,不能偏食,必須經典現代多面向選讀,才能豐富視野,一輩子受用。


蔡詩萍、政大附中國文老師 楊曉菁

第353集 0與1之間的探索 高永滄畫出無限想像(2013/11/20)

曾是廣告創意人的畫家高永滄,退休後十多年來,把在職場積壓多年的熱情,展現在他熱愛的繪畫創作上。

2013年高永滄在交大藝文中心展出六十多張近作,仍舊充滿塗鴨抽象的童趣,但這次作品都沒有標題,只有展名「01之間的探索」。因為他從經書中注意到01之間的智慧。從「易理」中,認識了代表陰陽虛實的也是01。於是心中的數字,轉而聚焦在01之間的寬廣。

 










想什麼畫什麼,高永滄隨著見識心境,更加自在。像他喜歡品酒時,那種從嘴唇、喉嚨到胃裡的美感轉折,他就不斷畫出他愛的口感香味。酒瓶有畫,畫中有酒瓶。在隨意感性之外,他也不忘人世間該面對的理性數字,因為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核災,讓核能安全再度受關注。

蔡詩萍、畫家 高永滄先生

 










由於在交大展出,高永滄特地在校園畫了幾幅特色速寫,畫中與土地公廟一樣大的仙草蜜罐頭,讓師生看了會心一笑。不過許多學生看他的抽象畫,則常感到不理解。高永滄要大家放寬心,不用追究猜想他的心思;而是自己看到什麼,就算什麼,讓作畫和看畫,都像在01之間,自在無限。畫家高永滄先生在「文人政事」闡述在01的無限想像。

第352集 新媒體藝術媒介多元 視角寬廣反思時代(2013/11/13)

我們所處的時代,資訊爆炸、影像流通快速,新媒體藝術家對世界的認知也與過去完全不同,他們用科技化的多元媒介,表現出來的不只有單純的美感經驗,還充滿想像和反思。

眼前的美景是真是假?藝術家利用多個地方無縫連接形成新的地景後,以視覺動態近逼的方式,表達存在於數位狀態中,卻不存在於現實的美景。


台中國美館的「浮世寓境-新媒體藝術典藏展」,展出1998年以來的作品,從中也可以看出,隨著科技與傳播型態的演變,藝術家對作品內容與操作形式有很大的差異。

像王俊傑在1998年創作的影像裝置「HB-1750,述說人類存在最古老矛盾的慾望,莫過於對回春的想望。「HB-1750是一個重燃人類希望的代號,也是引領人們重回初始混沌的代號。於是這種仙丹似的回春廣告,就發揮了神奇效果。

 










慾望可以蒙蔽現實,但有些看似騙局的景象,卻是源自於一個個真實,只是經過重製、再現。像袁廣鳴在2002年的作品「城市失格-西門町系列」,一張白天, 一張夜晚,空曠無人,這怎麼會是熱鬧的台北西門町藝術家以傳統相機實地攝影,但經過重製與再輸出,就形成這幅全新的無人景象。

余政達在2008年的錄像「她是我阿姨」,故意掰了一段文字,來搭配曾經拍過的一段街頭紀錄片,看的人也許就相信主角真的是他阿姨。

蔡詩萍、國美館展覽組 簡伯勳先生

 

新媒體藝術家們的這些作品,像是在現實與虛擬之間不斷變動的媒體寓言,當藝術家不斷提醒大眾媒體帶給人們的影響時,類似的事件卻可能一再重演。「文人政事」專訪國美館展覽組的簡伯勳先生,分享多媒體藝術展的策展經驗。

第351集 不一樣的貴婦藝人 賈永婕勇敢成三鐵美人(2013/11/6)

一位光鮮亮麗的藝人、頂級婚紗公司的負責人、三個小孩的媽媽,為了達成「游泳1.5公里、自行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這看似不可能的三項任務;在寒風中早起路跑、在雨中咬牙騎過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在混濁的河水中反覆游泳。












最後,她真的完成了51.5公里的標準三鐵,更遠征紐約國際三鐵賽,揹著國旗游過哈德遜河、騎過紐約市中心、穿越中央公園。接著,她還要挑戰更艱辛的113公里的IronMan國際賽,甚至向超越人體極限的226公里的超級三鐵邁進!

蔡詩萍、三鐵美人 賈永婕

 
51.5公里的瘋狂:賈永婕的三鐵美麗人生」記錄著賈永婕挑戰冬山河接力、獨力完成碧潭三鐵、帶著國旗游過紐約哈德遜河,到超級鐵人226公里的終極夢想。「文人政事」專訪三鐵美人賈永婕,她讓我們看見,夢想,沒有不可能!

第350集 張瑞蓉中年重拾畫筆 膠彩展現豐沛創作力(2013/10/30)

從小喜愛畫畫的張瑞蓉,基於現實考量唸商,上班多年後,仍對藝術滿懷夢想。1990年,因為帶孩子到畫室學畫,讓張瑞蓉四十歲又提起畫筆。而吸引她的,正是老師的膠彩畫。

膠彩畫,用動物膠混合天然礦物粉末,與水調和後,可以畫在紙、絹、麻或木板上。張瑞蓉接觸膠彩畫的第一年完成的第一幅膠彩畫作就入選全省美展。辦完個展後更火力全開,成為各大比賽中的常勝軍,包括台陽美展金、銀、銅牌獎;及全省美展四次金牌獎及免審查作家。別人的肯定,讓她更堅定。












她從寫實的山川風景、花鳥蟲魚、寫意的生命體會,再到表現膠彩獨特氣韻的寫境,和突顯意念的寫心。畫作「生命樂章」,具象又有抽象意,她用符號性的人物造型來延伸、轉化內心的樂音。構圖的每一區塊都有疏密和色彩的統調配置。

張瑞蓉喜歡畫人體,男女都有,像「歲痕」就是描繪老人的孤單和難忘的回憶,她細心的記錄創作的每一階段,適時的調整拉回,提醒自己不忘初衷。

蔡詩萍、膠彩畫家 張瑞蓉女士












年輕歲月曾經錯過繪畫機緣,讓張瑞蓉再也不會放下畫筆,展場作品是她二十多年來的蛻變成果,在讓外界觀賞之餘,也是檢視過去、思索未來的交流。膠彩畫家張瑞蓉女士透過「文人政事」分享她的膠彩畫之路。

第349集 紀錄片「拔一條河」 激勵甲仙村民感動人心(2013/10/23)

導演楊力州,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畢業,現為紀錄片工作者。他的作品融合感性與趣味,又勇於挖掘世人不敢逼視的赤裸情感與種種荒謬矛盾的社會制度,使得他的作品除了最純真的人情以外,也是最沉重最銳利的社會刻畫。












歷年作品包括「打火兄弟」、「我愛080」、「老西門」、「飄浪之女」、「新宿駅,東口以東」、「奇蹟的夏天」、「水蜜桃阿嬤」、「征服北極」、「被遺忘的時光」、「青春啦啦隊」、「甦」。

八八風災過後兩年,楊力州接下統一超商的微電影,計畫拍攝店長的故事。拿到各門市資料,一眼就看到甲仙,莫名地受到吸引。到了當地和居民聊天,聽了很多風災後動人的故事,認為是個值得記錄的題材,建議統一拍攝三十分鐘的短片,短片又發展成紀錄長片「拔一條河」。


蔡詩萍、導演 楊力州先生












「拔一條河」不只描寫甲仙在災難過後的掙扎,也看見台灣偏鄉的外籍配偶身影。楊力州說,一名市場賣菜大嬸對新移民隨口一句「你丈夫花多少錢買你?」當下震驚了他,也讓他決定在電影中,加入新移民元素。導演楊力州先生在「文人政事」分享甲仙人的這場拔河。

第348集 徐明義實驗玩樂水墨 畫具多元色韻繽紛(2013/10/16)

從小就愛畫畫的徐明義,自高中國文老師退休後,有更多時間可以畫。在他的水墨世界中,沒有包袱、沒有牽絆;他的用色鮮豔大膽,畫具又不只有筆,枝葉草根、甚至套水果的保麗龍網和貝殼,他都拿來畫。












扁柏是他最愛用的畫具之一,先挑枝適合的尺寸,用筆沾上墨後,再用衛生紙吸掉一些,往下一壓,就拓印出他要的圖。徐明義應用各種生活用品,就像在做實驗。他用小塊毛巾沾墨,點出畫面,表現翠綠山岳、風吹草動。有人笑稱這叫「毛巾皴」。但由於跟傳統畫法用色太不同,別人質疑他是走異端,恐怕不見容於正統學院派。

徐明義已不管別人怎麼說,埋首畫桌做出想要的效果,是他最快樂的事。別人一張山水畫單純就是用筆墨,他的畫,則是由不同畫具或說是道具做出來的。

蔡詩萍、畫家 徐明義先生












筆沒有乾過的徐明義,曾在半百之際,以一般生第一名錄取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後來也是第一名畢業。讓師長同學都很佩服他的努力和精神,他也如願成為科班畢業生。只不過正統學院派並沒有將他框住,畫家徐明義先生在「文人政事」分享他選擇做自己,畫畫,高與就好。

第347集 謝里法引領觀念藝術 畫寫豐富多元呈現(2013/10/9)

牛是吃草的動物,當我們從人的角度看牠時,牠就是在吃素,但其實吃草,本來就是牛的天性,無所謂素食或肉食。是我們把牛當人看時,才有這種二分法。藝術家謝里法在台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寬敞的空間裡,展出各種他對牛的想像,把牛給人格化後,牛的世界,就出現了素食年代。

 










謝里法作品中的每一個畫面,至少有一頭牛,大多由四幅並排構成一件,讓觀賞者能像看書一樣,一頁頁翻著看過去。謝里法對牛有特殊情感,藉牛點出許多問題,讓觀者欣賞藝術之餘,也能有些反思。這張是展場最多牛的一幅,從牛的世界,呈現人類社會的世間百態。

謝里法以「牛」為主題創作多年,他喜歡和觀者互動,現場的連幅作品和畫冊原本排列的順序不盡相同,因為他認為這些作品,是可以讓人自由重組的。謝里法的創作,對自己對別人都很開放,「偉牛肖像」在展場中特別醒目,他卻說這件作品很干擾,跟其他作品很不協調。但為何還要掛上去,竟是意外的巧思。

謝里法曾長年旅居法國紐約,到一九九七年才回國定居。他既是油畫家、也是雕塑家、版畫家,也勤於寫作,成為台灣美術史家、藝評家。他的散文和著名的長篇小說「紫色大稻埕」和「變色的年代」,將近代台灣美術發展,建構出戲劇性的動態感。

而謝里法也是合作畫的先驅之一,他曾設定的主題「山上一棵樹」,除了自己畫很多張,更找來藝術界的朋友們也畫,各自畫出心中的「山上一棵樹」,自然顯露出藝術家對於共襄盛舉的態度和美感,有的投入、有的草率。但大家完成的作品,就是謝里法的觀念藝術。

蔡詩萍、藝術家 謝里法先生


謝里法很重視創作的方法和過程,對象單純,創作卻豐富,不論是樹和牛,都展現他的藝術理論和美學。而他關照社會現象,會藉由周遭事物,表現藝術家的幽默和反諷。一九九四年,他構思如何用街上常見的垃圾袋詮釋,從垃圾袋的造型尋找時代議題,成為「垃圾美學」。他也有感於九二一的創傷,用災區的鋼筋創作一系列作品「與地魔共舞」,希望讓所有倒下來的,有尊嚴地又重新站立起來。「文人政事」邀請藝文角色多變的藝術家謝里法先生,分享他的多元藝術。

第346集 從北到南有不同感動 朱義成陶塑人生百態(2013/10/2)

陶塑家朱義成小學畢業後就跟著師傅到廟宇捏塑佛像,學技藝,也學佛,因此時常在作品中,傳達自在與智慧。

他曾經進駐宜蘭傳統藝術中心的民藝街坊,以傳統泥塑創作與遊客互動,比較投緣的遊客,常成為他的模特兒。就是這樣喜歡走入人群,朱義成從生活中的人事物得到體悟來創作,於是就做了重大決定,暫別桃園龍潭的粗坑窯老窩,跨足到嘉義新增的這個工作室,好好感受南部的風土民情。換個環境,繼續追求感動,創作如修行,朱義成想讓自己有不同境界。

 










他的陶塑從不畫草稿,想到那兒做到那兒,是位快手。雖然自己可以靜心創作,但朱義成也關心新聞時事,當感觸很深時,就透過作品來傳達抗議。人生充滿喜怒哀樂,他都表現在作品裡,月光下少男少女情竇初開,那種感覺,應該很多人都有。由於以前常感受都會上班族的急忙壓力,他接下來的作品想慵懶一些,以發揮療癒效果。

朱義成有固定的收藏家,不用為生計奔波,也不刻意去追求更高的行情,只想有好的作品傳世。

蔡詩萍、陶藝家 朱義成先生

 










朱義成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他要繼續深入台灣民間,用心體會,留住更多感動。看陶藝家朱義成在「文人政事」與您分享他的陶塑。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