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顯示具有 藝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藝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第502集 生活激發靈感 劉丁讚鋼雕藝術天馬行空(105/9/28)

身為高雄的在地藝術家,劉丁讚背景很特別,他年輕時除了種菜,還做黑手貼補家用,沒有科班背景的他,憑著對鋼鐵的狂熱,人生藝術之路就此展開。

用男人形容鋼鐵,劉丁讚愛上鋼鐵的粗獷,卻用一雙巧手柔軟了它。鐵工廠牆上掛著金屬色澤的苦瓜、工作檯上舞動的螳螂,火紅的公雞等等。或是走到戶外,草地上螺絲羊餵哺作品充滿母性光輝,劉丁讚的創作取材很生活,也很在地性。

 









池塘裡一隻隨風飄盪的大蜻蜓,靈感來自老婆大人。有別於傳統藝術品精緻嬌貴,觸碰不得,劉丁讚特別重視與環境、觀者之間的互動,這也讓他的作品增添許多趣味。

粉紅滑梯、白色月亮椅和真實馬匹一樣大的白馬,粉色系的香菇小鎮,一景一物,線條浪漫柔美,但千萬別光用看的。劉丁讚強調,他的作品不只要賞心悅目,還要讓人使用。

最近,劉丁讚又想做一匹鋼鐵馬,造型要夠誇張、身軀要夠強壯,但沒有草圖,一切憑直覺創作。

蔡詩萍、鋼雕藝術家 劉丁讚

 







就是想跟別人不一樣,勞工出身的劉丁讚,靠著對鋼鐵的認識與掌握,爲原本不親民的工業材料注入獨特生命力,他的創作,少了傳統藝術的包袱,天馬行空,草根性濃厚,散發一股令人激賞的率真。「文人政事」專訪鋼雕藝術家劉丁讚,分享天馬行空的鋼雕藝術。

第498集 李再鈐不限媒材多元呈現 大自然幾何形數(105/8/31)

用簡單的對應關係,闡述深奧的無限概念,這是台灣少數的極限主義藝術家李再鈐。1983年他的成名作「低限的無限」,曾經為他惹來滿城風雨,難得開展,連續界面的組合依舊紅的搶眼。

 







運用視覺的延伸和想像,勾勒出平衡、漸層的感受。打從1968年在美國接觸到低限雕塑開始,李再鈐一頭栽進這個冷門的藝術領域,至今玩了近半世紀

從西方的幾何造型中找到和中國古老哲學相通之處,或許這就是李再鈐的作品,為什麼看起來總是理性,卻又極富韻律與禪意的原因。不過,李再鈐其實也熱衷回收廢料,進行再生創作。

這系列環保創作,有不鏽鋼、有鈦合金,還有各式鐵材藝術品,讓人看到李再鈐極度精算之外,也想輕鬆創作的一面。

蔡詩萍、雕塑家 李再鈐

 
走出自己的框架,卻依舊熱愛玩幾何。這位有著孩子般爽朗笑容,講話中氣十足的雕塑家,不墨守成規,不拘泥塑材,一輩子孜孜不倦,在簡單的幾何數形中,追求和諧穩定的純藝術,也讓人感受到他優游天地的快活。雕塑家李再鈐在「文人政事」分享他的藝術創作路。

第496集 洪根深後現代水墨 深邃黑畫苦悶人性百態(105/8/17)

一頭長髮、不修邊幅是洪根深給人的第一印象。出生於澎湖,早年師大美術系畢業後,他選擇移居高雄,陸續成立畫會,更和多位藝術家催生高雄市立美術館。

自此,洪根深在高雄展開波瀾壯闊的藝術運動史,更在水墨創作力求突破。水墨之於洪根深,始於兒時抄寫經書的記憶,也早早促使他走上改革之路。

從最早的塑膠布拓印技法,開創所謂枯山水風格,是洪根深對風沙故鄉澎湖最深沉的記憶。










不過,隨著台灣社會型態的改變,1980年代,洪根深眼光逐漸轉向這塊土地與人民,除了從生活題材為出發,他更關懷周遭環境、社會底層弱勢人物。而對洪根深人物畫創作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則是父親的一場車禍,開啟他繃帶系列的靈感。

禁錮的語言化成一個個簡約的繃帶人形,不管是輕透的水墨,或到後來整體畫面走向沉重鬱黑風格,洪根深的媒材、技法不斷推陳出新。

蔡詩萍、後現代水墨畫家 洪根深









洪根深千山獨行的開創過程,如同多年來抄寫經書的習慣,是一種修持、內斂。他的作品至今仍是一貫濃稠全面的黑,正如同他所煮的咖啡,沉穩厚重中,饒富滋味,甘醇、也餘味無窮。儘管藝術創作過程孤寂、困頓,洪根深始終堅持做自己。「文人政事」專訪後現代水墨畫家洪根深,一探他的藝術創作路。

第494集 張嘉穎改造童話主角敘事 反思現實殘酷(105/8/3)

神秘夜空下的故事,該從何說起?一顆承載各種經典童話元素球體,透過萬花筒般燦爛效果,散發無盡延伸、支離破碎的迷幻光影,讓人想跳入藝術家張嘉穎的童話世界。

 







愛吃小孩的虎姑婆,其實只是想填飽肚子的老奶奶。傑克與魔豆故事,邪惡綠巨人變成捍衛家園的正義之士。大家熟悉的東西方童話人物,在張嘉穎重新詮釋下,幻化成圓臉、大眼,皮膚ㄉㄨㄞㄉㄨㄞ的華麗娃娃,只是外表無邪,剖開肚子裡還有不同故事,卻透露「畫中有畫、景中有景」。

讓發臭奶油誕生的沙皮諾,流浪於暗夜作品,也穿梭在童話與現實中,張嘉穎創作風格自由奔放,過程也不打草稿。

這次哪個童話主角要入畫?誰也沒個準兒,作畫隨靈感所至,相處十九年,如家人般的貓咪去世,張嘉穎讓她成為睡美人。

蔡詩萍、藝術家張嘉穎

 

以壓克力顏料一層一層反覆堆疊,透過厚實繪畫功力,張嘉穎實現腦中奇幻情節,讓童話角色一遍遍輪迴,在可愛與殘酷,揶揄與莊嚴間,觀看者墜入無限世界,看似能一眼望穿,卻早已從當下帶往另一個異想國度。藝術家張嘉穎在「文人政事」分享她建立的個人童話王國。

第493集 捨設計做陶藝 張正成還原陶土樸實內歛(105/7/27)

美術設計科班出身的張正成,早年揮灑於廣告設計領域,卻在五十歲毅然退出,憑著單純喜好,一頭鑽進陌生的陶藝世界。

從處處講究精準的廣告人,轉換到難以掌握的陶藝,張正成面臨的挑戰不計其數,尤其開發釉彩的過程。想燒出理想顏色,他一試再試,從錯誤中摸索。

多年來設計工作的歷練,養成張正成對色調敏銳挑剔,再加上為達效果不計成本的藝術家性格,他的作品繽紛漂亮,用色精準。

人生過了半百才體會到窯燒的樂趣。張正成曾想,以他的資質,早幾年投入陶藝領域,早就能擁有一片天,不過,這些年他悟出一個道理。


這件「史前印記」,蟲蛀般不平整的肌理,呈現悠、遠、古樸意境,天衣無縫的接合是張正成廣告設計人的本領。

近幾年,張正成精準形塑美感與時尚風格,逐漸轉為樸拙內斂,一系列生機作品,褪去華麗釉色,還原陶土拙氣樣貌,傳遞對這片土地的關懷。

蔡詩萍、陶藝家張正成

 
曾經在廣告界名噪一時,曾經迷戀深邃幻化的釉彩無以自拔,如今張正成在陶土世界中,找回記憶深處的那份純樸,作品也更加洗練,有禪意。陶藝家張正成在「文人政事」分享他從設計到陶藝找尋那樸實內斂的陶土原貌。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