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顯示具有 僑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僑社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第495集 吳新興委員長談僑務 凝聚僑心認同台灣(105/8/10)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新興接受宏觀電視「文人政事」專訪,長達六十分鐘的過程中,表達台灣再度政黨輪替,樂見社會氛圍、民眾觀感愈趨成熟,尤其蔡英文總統此行出訪中南美洲,僑胞反應熱烈,總統也藉此充分聽取僑界建言,吳新興認為,已成功達到凝聚「僑心」的目的。


他也強調,僑務政策沒有差別待遇,只要是支持中華民國政府與民主的台灣,都是僑委會服務對象,雖然僑委會預算連年縮減,但一定秉持「錢用刀口、提升效率」原則,積極連結海外僑胞的情感。

吳新興也說明僑生、僑教部分。僑生政策方面,僑委會推出「3+4加值型僑生方案」,鼓勵東南亞地區優秀華裔子弟來台就讀,有助推動新南向政策。僑教方面,僑委會也在華語教材開發計畫中,導入傳統中華文化內涵與各地人文特色,提升華裔學生學習動力,認同正體字教學。

蔡詩萍、僑委會委員長 吳新興
目前台灣面臨的外交困境,需要借重僑界力量。吳新興表示,僑委會多年在僑教、僑生政策扎根,並強化台商聯繫服務,希望藉由僑商深厚的人脈與資源,協助台灣拓展與各國政治、文化與經貿合作,讓國人對僑務施政更有感。

第456集 楊貴森紐西蘭針灸義診 勇於為臺灣發聲(2015/11/11)

來賓:僑務委員楊貴森










學經歷:
1978年畢業於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1988年辦妥移民,申請加入紐西蘭中醫針灸協會
1992年嘉義朴子扶輪社社長
1996年移民定居紐西蘭奧克蘭市,中醫診所正式開業
1998~1999,紐西蘭臺灣僑民協會會長
2003~2004,中華民國僑務促進委員
2004~2008,全僑民主聯盟理事長
2007~2012,中華民國僑務顧問
2015~2017,中華民國僑務委員

蔡詩萍、楊貴森賢伉儷










僑務委員楊貴森接受「文人政事」專訪,暢談舉家移民紐西蘭二十載,分享如何推廣中醫針灸、凝聚僑胞向心力為臺灣發聲。

第453集 創西班牙臺灣客家會 黎萬棠僑居不忘本(2015/10/21)

來賓:西班牙公立馬德里語言學校中文系主任 黎萬棠

學經歷:
淡江大學西語系及歐洲研究所畢業
1978年赴西班牙留學,並於馬德里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
公立馬德里語言學校中文系主任 1987~迄今
馬德里康普大學翻譯學院兼任教授
西班牙臺灣客家會會長
歐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
僑務委員會諮詢委員
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











夢德斯國際大學(U.I.de Menendez Pelayo.)
力青投資移民留學咨詢公司董事長
西班牙臺灣商會創會會長創會會長
中華民國留西同學會會長1980~1982
僑務委員會(連任兩屆)僑務委員2002~2008
歐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
世界臺灣客家聯合總會總會長2008~2010
中華民國留歐同學會聯合會(柏林)主席團1980~1981
2001年淡江大學傑出校友金鷹獎

蔡詩萍、黎萬棠教授

黎萬棠教授出生於桃園中壢的客家家庭,家中務農,赴西班牙留學後,於馬德里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身兼不少職務:包括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諮詢委員、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諮詢委員、歐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及西班牙臺灣客家會創會會長等,於西班牙僑界相當活躍,積極推動客家相關事務。黎萬棠教授透過「文人政事」分享西班牙僑居生活與僑務推動的努力。

第449集 抗戰勝利七十週年 沙場外的戰地民生(2015/9/23)

2015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同時也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週年,中央社透過一百五十張老照片,舉辦「烽火浮生錄」特展,從庶民角度述說抗戰歷程。

 









特展中,出場的主角既不是國家政治領袖,也不是戰場上的軍事將領,而是一般尋常百姓,分成「兒童眼中的戰爭」、「她們的艱辛歲月」、「大後方眾生群相」等六大展覽主題,呈現八年抗戰鮮為人知的另一頁歷史。

戰爭帶來死亡,是無可避免的結局,歷史記載的八年抗戰造成三千五百萬人傷亡,百姓經歷兩千多個日子的顛沛流離、家破人亡,終於迎接抗戰勝利到來,戰爭時期,身分弱勢的婦女和兒童,也紛紛挽起袖子投入支援,有人負責照顧傷兵,有人從事紡織工作,學童們集結耕田務農,為前線提供補給,甚至有孩子捐出存錢筒,在戰地後方貢獻一己之力。

除了孩子,「烽火浮生錄」特展上,對於抗戰時期女性角色同樣諸多著墨,包括松滬會戰冒死送國旗進四行倉庫的楊惠敏,還有進行環美飛行的女飛官李霞卿,她是歷史上第一位,進入波音飛行學校的中國籍女飛行員。因為這些巾幗不讓鬚眉的奇女子,讓戰爭的剛硬多了柔性,她們雖然沒有上前線殺敵,卻也是功不可沒的無名英雄。

蔡詩萍、國史館館長 呂芳上

 

「烽火浮生錄」從庶民百姓對抗戰的態度、情感、自發性投入,建構全體國民的共同記憶,對於在和平年代中成長的新世代而言,八年抗戰是歷史中遙遠的一頁,但不應該遺忘那個偉大的世代。國史館呂芳上館長透過「文人政事」分享烽火另一面—沙場外的戰地民生。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