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美館過二十周年,就像一個人進入成年階段。這五年來參觀的人,從三十萬成長到一百零三萬人次,顯現高雄早已擺脫二十年前,曾有的文化沙漠稱號。
高美館會吸引人進來看展,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近年努力進行「跨領域」合作,讓展覽多元化、更活潑生動。像結合文學、音樂、多媒體藝術和影音的「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展覽,就請詩人和音樂家等,從典藏品來發想創作。
導演黃明川為高美館製作的影片,詩人謝錦德和作曲家李佳盈,都對陳澄波的畫作「阿里山遙望玉山」,很有感覺,就各自寫詩、作曲來詮釋作品。
一般民眾到了美術館,常被限制是不可拍照,怕藝術家的作品被侵權。高美館希望透過這影片,讓典藏品廣為傳播,否則僅限於高雄,就不會成為舉世經典。名家作品典藏何其珍貴,如何讓他們能有更多人看見,是美術館的要務。
高美館館長 謝佩霓、蔡詩萍 |
高美館的成長,帶動了周邊經濟,這樣的美學發展,創造多贏。高美館館長謝佩霓在「文人政事」分享「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