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472集 荒落千年中國琉璃 楊惠姍張毅淬鍊永恆力量(105/3/2)

燈光反射下,艾米爾加萊的琉璃作品如同春天的大地,以詩意和自然情懷交織出繽紛與喜悅。

一隻盤踞的變色龍、爬上瓶身的昆蟲,彷彿都與玻璃成了命定的結合,或是看似不經意的柔和裡,盪著精算過的小氣泡,是溫伯格歷經混亂人生後的平靜。

藝術家用不同技法,造就琉璃多變樣貌,各自閃爍光芒。

睽違二十年,2015年底,琉璃工房再次在台北舉辦國際大展,其中二十八件來自世界各地玻璃藝術珍藏品,是每位創作者對生命的表態,也是藝術家彼此惺惺相惜、相互激盪的經典。楊惠姍張毅收藏的第一件藝術品「A City」,落日餘暉包圍整座城市,令人驚豔。











迷戀琉璃的無限可能,讓七○年代金馬導演張毅與金馬影后楊惠姍,甘願放下如日中天的電影事業,從零開始,幾乎傾家蕩產摸索琉璃脫蠟鑄造技術。

楊惠姍作品中常見以佛像為主題,半透明的佛像和一顆顆小氣泡如夢似幻,讓她三十年創作生涯,在揣摩慈悲的過程裡找到安定。而將看似冰冷的鐵絲和琉璃巧妙融合一起,則是和諧共生的具象詮釋,也反映楊惠姍的生命歷程。

相較於楊惠姍作品的沉靜,張毅創作風格,顯得隨心而為,揮灑不拘,肆意流動的琉璃,充滿東方文學的禪意。

看似作品風格截然不同的兩人,卻同樣在琉璃的虛幻和真實、光和影當中各自表述,尋找堅持走下去的熱情。

蔡詩萍、楊惠姍與張毅










對於中國早在兩千年前就擁有技法純熟的玻璃製品,卻未能將它發揚光大,張毅耿耿於懷,二十八年來,琉璃工房努力將琉璃重新定位,在藝術這條路,兩人緊緊相隨,將富有中國傳統思想的作品,推向國際,追求極致,不曾改變。玻璃工房創辦人楊惠姍與張毅在「文人政事」分享琉璃工房堅持的琉璃藝術。

第471集 自學與再生藝術特輯(105/2/24)

「文人政事」今天的特輯很不一樣,因為有幾位素人或自學有成的畫家,以及藝術家善用回收廢料、創作不凡作品的內容。

我們先從九十歲的素人畫家李涼看起,從她的例子,您會瞭解為何人生七十才開始;而原本在菜市場賣醃漬菜的柳依蘭,則從繪畫中找到自我
素人畫家李涼多才藝 畫人生風景多姿采
晨賣菜午作畫 柳依蘭從創作找到自我


畫家 李涼
畫家 柳依蘭











接下來我們要看兩位自學有成的藝術家,一位是以畫觀音像聞名的工筆畫家王雙寛;還有一位,是台灣少有的皮雕畫家林幸輝,他以巧手天分,刻畫出充滿人情的老人和古厝。
王雙寬自學創作半世紀 工筆畫百廟百英雄
林幸輝自學皮雕畫 深情刻畫老人古厝歲月


工筆畫家 王雙寬
皮雕畫家 林幸輝











接著我們要介紹三位,很能善用回收物品的創作者。一位是九份長大的釘畫家胡達華,將回收鋁罐,當成顏料,釘貼出美麗的風景畫。還有樹皮編塑家李永謨,用被丟棄的樹枝樹皮,做出多樣化的生物昆蟲。還有工藝家張熒淼,用廢木料創作拼貼家具,相當與眾不同。


釘畫家 胡達華

胡達華獨創釘畫 用釘槌敲出九份鄉情

李永謨創意編塑樹皮 展現百變工藝之美

善用木材顏色紋路 張熒淼創作拼貼家具






樹皮編塑家李永謨的作品
工藝家 張熒淼











上一段我們看了三位工藝家,將回收物質再利用的創作之後,再來這一段帶您更深入瞭解再生藝術的可貴,看台灣好基金會如何讓垃圾變寶藏。
讓垃圾變寶藏 再生藝術工坊啟發創造美學


再生藝術工坊

藝術家未必一定要科班出身,回收舊物的再生藝術,也不用花大錢,希望今天的特輯,能帶給您「有為者亦若是」的啟發。

第470集 胡啟志舞弄水晶大環 街頭魔幻牽動人心(105/2/17)

光頭、黑衣黑褲打扮的青年在優美音樂伴襯下,踏著輕柔的步伐走向水晶球,小心翼翼的捧起,頓時指尖上的水晶球,如同一條無形線牽引著,在他的手臂上來回滑動,這是聖誕節前夕,熙來人往的台北信義計畫區廣場。

這就是胡啟志,即便近幾年已在兩岸三地小有名氣,才剛從邁阿密幫瑞奇馬汀拍完MV的他,回台後立刻投入最愛的街頭表演。


在群眾圍繞下,胡啟志像位魔術師,恣意地把玩手上的水晶球,還不時的與觀眾眼神交會,這一刻,彷彿全世界都隨之靜止。


不一會兒,胡啟志展露充滿線條的身軀站在大環上,開始旋轉。

他雙手雙腳輕貼大環,跟著節奏轉動,有時輕盈的在環內變換各種跳躍姿態,如同夢幻精靈般,有時又任由身軀隨著離心力,像是快被拋出環外似的,讓人看了驚呼連連。

蔡詩萍、街頭表演藝術家 胡啟志

玩水晶球、玩大環,這一晚胡啟志淋漓盡致地演出,帶給觀眾超魔幻的八分鐘,令人意猶未盡。街頭表演藝術家胡啟志在「文人政事」帶來精湛表演外,更分享一路走來的內心點滴。

第469集 新春特別節目(105/2/10)

「文人政事」新春特別節目匯集了老中青不同世代的藝術家和創作,代表一種傳承與開創。先看陶藝,包括南台灣現代陶藝的推手楊文霓,以及鍾情「天目」之美的邱藏億。
從刻紋陶到公共藝術 楊文霓播種現代陶藝
邱藏億愛天目之美 感受窯心起舞幽微變化










台灣生物多樣,族群多元。要捕捉特色不難,但看有能力的人多用點心。攝影家宋宜璋拍出了台灣眾多美麗的鳥,讓人看目難忘;而邱武德將金光布袋戲的元素融入畫作中,產生共鳴,讓人莞爾一笑。
John&Fish找舞台等鳥入戲 拍構台灣多樣鳥美
從布袋戲啟發金光畫派 邱武德展庶民性情









接下來要介紹兩位很有實驗精神的藝術家,一位是將中國結立體雕塑化的結藝家陳夏生;以及將版畫給合不同媒材,創造立體繽紛效果的版畫家鐘有輝。
陳夏生見證中國結興衰 再創結藝新風貌
鐘有輝思變現代版畫 立體繽紛多媒材









最後,我們要看兩位很有自己風格的藝術家,一位是將舊書刊做成書雕作品的陳龍斌;一位則是最早帶動台灣跨領域藝術風潮的藝術家盧明德。
陳龍斌雕舊書刊 展現觀念藝術與木刻美學
媒體是一切 盧明德的跨領域藝術









藝術除了本身的美感,也常蘊含藝術家對社會的觀察,今天的新春特別節目希望您會喜歡,祝您新年快樂如意!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