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355集 顏金益深耕寂寞漆線工藝 喜獲傳統藝師獎(2013/12/4)

漆線工藝對一般人來說,是個陌生的行業,但對於漆線藝師顏金益來說,卻是再熟悉不過的職業。

這種牽線法是個費眼力、要耐性的工作。但他一雙巧手靠這一點一拉,拉出許多令人驚嘆的作品。像是太子爺衣袍上的鱗片鎧,就是靠漆線纏繞堆疊出來的,突顯原先雕琢不出的細節。於是傳統上,漆線就是用來增加神像的威儀,讓華服更顯高貴。顏金益二十二歲就接觸漆藝,是為了想多賺點錢。

漆線工藝在中國閩南地區流傳了數百年,是泉州派神像雕刻的一大特色。通常以漆線黏貼纏繞在神像衣褶上,形成突出的紋飾後,再貼上金箔。整座神像就呈現精緻華麗的衣妝,這也就是最典型的漆線作品。

 



當顏金益越做越熟練了,同行訂單卻轉到大陸去,他守在台灣,就不能只靠漆線,於是神像不論修光、彩繪、貼金箔他都要會,有時連木頭裂了也要補,才能養家活口。

早年漆線得用自己調的漆,加上立德粉調成漆線土,靠經驗搥出軟硬度,變成可搓可塑的漆線料。再用特別的搓板,搓成各種粗細不同、柔軟卻有彈性的漆線,光是準備漆線材料就很費功。所以顏金益自行設計出這種可以調整壓出不同粗細的擠線筒,以節省前置作業時間。而且,他現在不止做神像,還延伸到骨瓷、陶甕等擺飾,為漆線拉出不同的路。

因此,他做的圖案,就不止傳統龍鳳,還有花鳥等其它紋飾。這些年來的努力,終於讓顏金益獲得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成為文化資產保存者。

蔡詩萍、漆線藝師 顏金益先生

 











當漆線不再隱埋在金箔底下後,顏金益的作品,終於有了創作人的名字。現在他刻意保留一些沒有貼上金箔的作品,好讓人多認識這條讓他走得很寂寞的漆線之路。「文人政事」與您分享漆線藝師顏金益先生的漆線工藝之路。

第354集 知識經濟時代提升閱讀力 多方選讀不偏食(2013/11/27)

「閱讀不偏食-30篇文字的美味關係」部分內容原連載於聯合報教育版的專欄,廣受好評。作者楊曉菁為提升讀者閱讀的質與量,慎重地整編,擴寫成「現代語文的閱讀」、「古籍經典的閱讀」、「詩歌韻文的閱讀」三大單元,共30篇不同題型的文章。本書內文設計新穎活潑,作者化身為閱讀主廚,以穿越時空、通貫古今的主題與材料,呈現給學子30道閱讀的滿漢全席,豐沛了讀者的閱讀視野及提升閱讀質量!












「文人政事」專訪政大附中國文老師楊曉菁,分享閱讀和飲食一樣,不能偏食,必須經典現代多面向選讀,才能豐富視野,一輩子受用。


蔡詩萍、政大附中國文老師 楊曉菁

第353集 0與1之間的探索 高永滄畫出無限想像(2013/11/20)

曾是廣告創意人的畫家高永滄,退休後十多年來,把在職場積壓多年的熱情,展現在他熱愛的繪畫創作上。

2013年高永滄在交大藝文中心展出六十多張近作,仍舊充滿塗鴨抽象的童趣,但這次作品都沒有標題,只有展名「01之間的探索」。因為他從經書中注意到01之間的智慧。從「易理」中,認識了代表陰陽虛實的也是01。於是心中的數字,轉而聚焦在01之間的寬廣。

 










想什麼畫什麼,高永滄隨著見識心境,更加自在。像他喜歡品酒時,那種從嘴唇、喉嚨到胃裡的美感轉折,他就不斷畫出他愛的口感香味。酒瓶有畫,畫中有酒瓶。在隨意感性之外,他也不忘人世間該面對的理性數字,因為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核災,讓核能安全再度受關注。

蔡詩萍、畫家 高永滄先生

 










由於在交大展出,高永滄特地在校園畫了幾幅特色速寫,畫中與土地公廟一樣大的仙草蜜罐頭,讓師生看了會心一笑。不過許多學生看他的抽象畫,則常感到不理解。高永滄要大家放寬心,不用追究猜想他的心思;而是自己看到什麼,就算什麼,讓作畫和看畫,都像在01之間,自在無限。畫家高永滄先生在「文人政事」闡述在01的無限想像。

第352集 新媒體藝術媒介多元 視角寬廣反思時代(2013/11/13)

我們所處的時代,資訊爆炸、影像流通快速,新媒體藝術家對世界的認知也與過去完全不同,他們用科技化的多元媒介,表現出來的不只有單純的美感經驗,還充滿想像和反思。

眼前的美景是真是假?藝術家利用多個地方無縫連接形成新的地景後,以視覺動態近逼的方式,表達存在於數位狀態中,卻不存在於現實的美景。


台中國美館的「浮世寓境-新媒體藝術典藏展」,展出1998年以來的作品,從中也可以看出,隨著科技與傳播型態的演變,藝術家對作品內容與操作形式有很大的差異。

像王俊傑在1998年創作的影像裝置「HB-1750,述說人類存在最古老矛盾的慾望,莫過於對回春的想望。「HB-1750是一個重燃人類希望的代號,也是引領人們重回初始混沌的代號。於是這種仙丹似的回春廣告,就發揮了神奇效果。

 










慾望可以蒙蔽現實,但有些看似騙局的景象,卻是源自於一個個真實,只是經過重製、再現。像袁廣鳴在2002年的作品「城市失格-西門町系列」,一張白天, 一張夜晚,空曠無人,這怎麼會是熱鬧的台北西門町藝術家以傳統相機實地攝影,但經過重製與再輸出,就形成這幅全新的無人景象。

余政達在2008年的錄像「她是我阿姨」,故意掰了一段文字,來搭配曾經拍過的一段街頭紀錄片,看的人也許就相信主角真的是他阿姨。

蔡詩萍、國美館展覽組 簡伯勳先生

 

新媒體藝術家們的這些作品,像是在現實與虛擬之間不斷變動的媒體寓言,當藝術家不斷提醒大眾媒體帶給人們的影響時,類似的事件卻可能一再重演。「文人政事」專訪國美館展覽組的簡伯勳先生,分享多媒體藝術展的策展經驗。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