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長髮、不修邊幅是洪根深給人的第一印象。出生於澎湖,早年師大美術系畢業後,他選擇移居高雄,陸續成立畫會,更和多位藝術家催生高雄市立美術館。
自此,洪根深在高雄展開波瀾壯闊的藝術運動史,更在水墨創作力求突破。水墨之於洪根深,始於兒時抄寫經書的記憶,也早早促使他走上改革之路。
從最早的塑膠布拓印技法,開創所謂枯山水風格,是洪根深對風沙故鄉澎湖最深沉的記憶。
自此,洪根深在高雄展開波瀾壯闊的藝術運動史,更在水墨創作力求突破。水墨之於洪根深,始於兒時抄寫經書的記憶,也早早促使他走上改革之路。
從最早的塑膠布拓印技法,開創所謂枯山水風格,是洪根深對風沙故鄉澎湖最深沉的記憶。
不過,隨著台灣社會型態的改變,1980年代,洪根深眼光逐漸轉向這塊土地與人民,除了從生活題材為出發,他更關懷周遭環境、社會底層弱勢人物。而對洪根深人物畫創作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則是父親的一場車禍,開啟他繃帶系列的靈感。
禁錮的語言化成一個個簡約的繃帶人形,不管是輕透的水墨,或到後來整體畫面走向沉重鬱黑風格,洪根深的媒材、技法不斷推陳出新。
蔡詩萍、後現代水墨畫家 洪根深 |
洪根深千山獨行的開創過程,如同多年來抄寫經書的習慣,是一種修持、內斂。他的作品至今仍是一貫濃稠全面的黑,正如同他所煮的咖啡,沉穩厚重中,饒富滋味,甘醇、也餘味無窮。儘管藝術創作過程孤寂、困頓,洪根深始終堅持做自己。「文人政事」專訪後現代水墨畫家洪根深,一探他的藝術創作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