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230集 博物館看展新體驗 陳志偉戲劇導覽吸引人(2011/7/06)

小朋友到博物館看展會不會無聊,有時候要看是誰導覽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當紅的導覽員陳志偉,介紹館內眾多由劉其偉父子,在1993年深入大洋洲巴布亞新幾內亞探險採集回來,捐贈給科博館的文物圖像時,就帶著象徵劉爺爺的布偶,生動的為小朋友解說,這些館蔵是怎麼帶回來的。












陳志偉用戲劇導覽、角色扮演的方式,拉近和參觀遊客的距離。小朋友就像是在聽故事看戲一樣。這樣的導覽看得出來用心費力,但對於導覽員來說,最大的難處是小朋友會動手參與。

雖然說是對小朋友導覽,但其實後面都跟著大人,內容還得老少咸宜。由於小孩專注的時間有限,通常導覽不到半小時,但吸收效率超高。

蔡詩萍、科博館導覽員陳志偉












當然,陳志偉不會只是帶著布偶,或讓布偶戴上面具,他可以扮演的角色可多了。腳本演出自己來,巧妙夾帶科普知識演出。這樣的導覽,讓博物館一點都不無聊。「文人政事」讓科博館導覽員陳志偉分享他的戲劇導覽。

第229集 林靖傑讀文譯影 尋找王文興「背海的人」(2011/6/29)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是為了保存臺灣珍貴的文學史資源,由五位中生代導演陳懷恩、林靖傑、楊力州、溫知儀、陳傳興,耗費兩年餘,以電影敘事手法與影像風格,記錄臺灣戰後影響最深遠的六位文學大師林海音、周夢蝶、楊牧、余光中、王文興、鄭愁予的生涯成就。
 
導演林靖傑拍過劇情長片作品「最遙遠的距離」,曾獲2007年威尼斯影展影評人週最佳影片,紀錄片「我的綠島」,曾獲2001年法國馬賽紀錄片影展最佳新人獎;其他重要作品尚有劇情長片「我倆沒有明天」,劇情短片「惡女列傳—猜手槍」、「麥相害」,紀錄片「台北幾米」。此外,其文字創作亦曾獲得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評審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


此次「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尋找背海的人」由林靖傑執導,傳主為文學大師王文興,作品有「家變」、「背海的人」等等。片中以攝影機忠實記錄下作家王文興拿著筆在虐待著他的紙,用力的敲桌子,用筆在紙上敲記號,點跟線的記號,光聽這樣描述,你無法理解那是什麼,在現場聽你就感覺了,那簡直是一個狂暴的畫面。

蔡詩萍、導演林靖傑


 
導演林靖傑將在「文人政事」與您分享,他如何從蛛絲馬跡中,透過二十一個線索,一探文學大師王文興何以如此寫作。
 

第228集 他們在島嶼寫作 陳懷恩VS余光中「逍遙遊」(2011/6/22)

1982年從世新畢業後,導演陳懷恩就投入了電影製作,從「兒子的大玩偶」的場記做起,歷經場記、助導、音樂監督、藝術監督、攝影師、副導演一直到2007年才正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練習曲」,整個圓夢的過程經歷了二十幾年,這麼長的時間所醞釀出來的處女作「練習曲」,一上映就頗受好評,現在大家講起環島,就會想到「練習曲」、想起陳懷恩導演。而最近正在上映的「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文學電影,一共六部電影,陳懷恩導演導了其中一部「逍遙遊」,拍攝主角是文學大師余光中先生。













余光中說他身為「傳主」聽起來響亮,其實根本是陳懷恩臨時演員,導演叫他往東,他不敢往西。 余光中說,粉絲都是一群群的,知音則是一個個的:「遇到知音,就像三十年後的掌聲提前來了。知音就是預支來的掌聲。陳懷恩就是我的知音。」大家才鬆一口氣,原來大師連誇人也這麼有學問。












此次新作受邀打頭陣,陳懷恩導演表示,很開心也很緊張。回憶拍攝之初,因余光中的作品相當多,陳懷恩與編劇花了不少時間仔細研讀,試圖從余光中的近千部作品中找尋創作靈感,最後決定以余光中的青壯年時期的代表作之一「逍遙遊」作為本片主軸,陳懷恩導演帶著余光中遊山玩水,足跡遍及墾丁及大陸無錫、江南等地,幾趟旅行玩出了這部由陳懷恩導演重新詮釋的「逍遙遊」。
  
蔡詩萍、導演陳懷恩
「文人政事」專訪導演陳懷恩,看他如何在完美的攝影構圖及敍事中,勾勒出詩人余光中的生活風貌及飽滿的人生歷練。

◆ 「他們在島嶼寫作」官方部落格

第227集 觀光躍進投資加碼 專訪交通部長毛治國(2011/6/15)

建國百年,觀光局在春天就以苗栗燈會打響第一砲,不但燈美、樣式多,還結合戲劇、水舞秀,充滿文創質感,非常亮眼。由於內容豐富,中央和地方合作創下八百多萬參觀人次的新記錄。在交通部觀光局耕耘下,臺灣燈會已遍地開花,成為年度盛會,各縣市互別苗頭,發展出有在地特色的節慶。要問燈會辦到2011年是第幾年了,大家可能答不出來,只有燈會活動的創始人最清楚。民國79年毛治國在當觀光局長時,開始推動臺北燈會。












民國79年第一次辦臺北燈會,是有感於推廣觀光欠缺大型的民俗活動,所以擴大集中舉辦元宵燈會,一連三天,在中正紀念堂舉行,因那一年生肖屬龍,就以「飛龍在天」為主燈,樹立了後來都以生肖為主燈的慣例。只是後來在中正紀念堂舉辦了十一年後,開始由不同縣市主辦,才把臺北燈會改名為臺灣燈會。也成為每年臺灣的觀光盛事。


 










雖然臺灣地方小,但觀光美景不少,日月潭是大熱門,除了坐纜車,搭船遊湖將來會更享受,因為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打造的電動綠能巡邏艇,正式下水服役,免除傳統柴油船有噪音和空汙,利用太陽能,宣示臺灣向綠色旅遊邁進。體力好的更可以騎單車遊日月潭,包含有四百公尺橫渡潭面的自行車道,持續延伸,是最省能源的時尚旅遊。騎到充滿禪意、結合地景水岸的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這一段也是交通部長毛治國難得浪漫的視察行程。

蔡詩萍、交通部長毛治國
推廣觀光要賺取更多外匯,是臺灣軟實力的發揮,至於硬體建設,重大工程需要龐大資金創造經濟效益,鼓勵民間資金投入興建營運的BOT,像是臺北港貨櫃儲運中心,就是引進相關產業進駐腹地,使各類大型加工、物流中心及產業在鄰區建廠、帶動地方繁榮,創造工作機會。而陽明海運子公司投資的高雄港第六貨櫃中心BOT案,據說更是建國百年的代表作之一,它對臺灣貨櫃碼頭發展具有什麼意義?可以發揮什麼經濟效益?「文人政事」邀請交通部長毛治國來談觀光、話建設。

◆ 交通部 

第226集 「他們在島嶼寫作」 以電影為文學家立傳(2011/6/08)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是為了保存臺灣珍貴的文學史資源,由五位中生代導演耗費兩年餘,以電影敘事手法與影像風格,記錄臺灣戰後影響最深遠的六位文學大師林海音、周夢蝶、楊牧、余光中、王文興、鄭愁予的生涯成就。其中橫跨海峽拍攝的林海音紀錄片,呈現兩岸人共有的閱讀記憶。
  










紀錄片由陳懷恩、林靖傑、楊力州、溫知儀、陳傳興五位導演,以林海音、周夢蝶、楊牧、余光中、王文興、鄭愁予等六位作家為主題,拍攝六部片,其中陳傳興拍攝兩部。這六部電影雖非商業片,卻將挑戰電影觀眾的口味。

不是每個作家都肯「配合演出」。拍攝楊牧紀錄片的溫知儀說,楊牧不願對鏡頭演戲。她使出激將法:「我打電話給林靖傑,他說王文興很配合」,楊牧淡淡回答:「喔,他很會演吧。」溫知儀只得放手讓楊牧「自然表現」。

如何消化大師的「功課」,是導演們的難關。陳懷恩坦承,余光中作品逾六十本,「越看越迷糊」。關鍵時刻他領悟「電影最重要的是人」,丟掉作品,回到人的位置,以余光中串起這幾十年來文壇的發展,完成「逍遙遊」。

蔡詩萍、監製王耿瑜


「文人政事」邀請監製王耿瑜分享「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的製作幕後,這群五、六級生導演們,如何在作家單調的生活中尋找蛛絲馬跡,並期待乍現的靈光與其作品產生關聯且轉譯為影像,為自己也為觀眾解惑。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