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250集 法藍瓷設計師走向幕前 詮釋作品感動人心(2011/11/30)

「瓷器」,是東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發明,而現在把它發展成國際知名文創禮品的,是2001年創立的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充滿創意、也積極實踐,帶領旗下十多位臺灣設計師,創作出許多感動全球民眾的精采作品。現在法藍瓷更要把設計師推向幕前,讓他們自己詮釋作品,或許更能打動人心。

李光裕是很能傳達內心情感的設計師,作品既觀照大自然,也充滿親情互動。看起來很喜氣圓滿的花瓶「吉祥福祿」,獲得臺灣精品銀質獎,叫好又叫座。設計師的靈感來自於對生活的觀察體會,但有時也會因為別人無意間的一句話,受到激勵。

法藍瓷的設計師除了要經常性的主動發想,也要跟國外設計師和民眾互動,透過中西文化交流,激盪出跨國界的創意火花。


 










法藍瓷曾經在臺灣主辦費城美術館經典展,將西洋大師畫作變成立體瓷瓶。「繽紛派對」系列,以熱帶雨林為背景,蝴蝶、蜻蜓、毒劍蛙各有各的巧妙,又和諧共榮地相處,彷彿鳴奏交響曲,歌頌生命的奧妙。

2011年,法藍瓷獲得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浙江省博物館雙方授權,製作以「富春山居圖」中《無用師卷》與《剩山圖》為主題的兩款瓷瓶,李光裕和雕模師透過精緻的藝術浮雕工藝,重新詮釋經典畫作,並以雙連瓶象徵兩岸合作傳承文化。然而一件作品的成功,不只有設計師的創意,還需要靠功力深厚的雕模師合力完成。

蔡詩萍、法藍瓷設計師李光裕












「文人政事」讓法藍瓷設計師李光裕分享他如何以敏銳的感觸,結合多元的文化元素與故事背景,打造出獨特優雅又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第249集 林黛羚發掘好人好屋 創意改造展現新生命(2011/11/23)

在臺北市芝山岩的巷子裡,有棟充滿綠意和木做的透天厝,經過的人都不禁朝門內看一眼,好奇裡面有什麼裝潢、它的主人是何模樣。我們透過到處採訪用心蓋房子的暢銷書作者林黛羚、人稱阿羚的引薦,也來一探究竟。但主人雖然大方分享、卻低調不露臉,只好由阿羚和設計師小王為我們解說導覽。












在臺北市住透天厝已經是算難得了,竟還有天井,一下子就勾起我們的興趣。超過半世紀的連棟透天老屋,主人買下來從局部改造到決定全部拆除,做出天井,讓每層樓、每間加開大窗的房間空氣更加流通,後來屋主還進一步要求乾脆把它變成綠建築,更多採光、通風、集水工法樣樣來,點子一大堆,讓設計師和工班剛開始以為是遇到「奧客」,想打退堂鼓,但後來發現主人既誠懇又很懂得鼓勵人,工班就從抗拒轉為臣服、跟主人一起想辦法克服,一年工期結束後,竟然都和主人成為好朋友。

用心做功課的屋主加上願意接受技術挑戰的工班,合作改造出來的房子,特別有人情味,讓阿羚好感動,她覺得屋主像是在玩一場益智遊戲,而這樣的戲碼正在臺灣許多角落上演。

先觀察自己房子的外在環境和條件,列出需求改造,然後在施工過程中,再視狀況不斷溝通改善,這棟幾乎重新再造的透天老屋,雖然花了數百萬,但已成為經常有人引薦參觀的範例,屋主還認真的拍照記錄改造過程,好配合做簡報。

阿羚在二樓澆花用的水,和設計師小王在一樓前院澆的,都是用頂樓收集匯流下來的雨水,小王回想起當初的改造工程,其實已超過他的設計專業,但在屋主的信任和鼓勵下,他被迫看了一百多本書,如今辛苦耕耘的果實特別甜美。

蔡詩萍、住的研究者林黛羚












讓人驚訝的是,屋主門口還做了一塊牌子,讓設計師和工班在口耳相傳下,繼續承接到附近鄰居的案子。現在許多經過阿羚寫書介紹的用功屋主,都因為改造家屋成為可以互相串門子參觀交流的朋友,這也是阿羚在出書得獎暢銷之外,最開心的事。「文人政事」讓住的研究者林黛羚訴說更多動人的造屋故事!

第248集 遺民移民逸民 于彭悠遊水墨造園生活(2011/11/16)

揚名國際藝壇的水墨畫家于彭,是一位別具特色的傳奇人物,早年從街頭畫家出身,沒進過科班學院,但版畫、陶藝、水彩、素描、油畫、雕刻、吟唱他都會,客廳就曾經是他的皮影劇院、和餐廳,現在都擺滿了他的作品和收蔵。

第一次造訪的人,一定會對他用古董爐、點著濃郁檀香驅蚊蟲、倚坐大椅搧著扇子,和穿著打扮感到好奇,他的人和他的房,感覺不像是身處現代都會,要看過他在山水畫中所表現的大山大水、仙童智者、或金童玉女的天地人意境,才瞭解他是想做今之古人,優遊在自己構築的世界。












于彭臺北的家外面雖然車水馬龍,門內卻別有洞天,他為自己打造一個蘇州園林,但卻不刻意整理維護,而是隨著心性變化,自成興哀。

這次雲頂香港為他在臺北主辦的大型個展主題,「遺民、移民、逸民」,所要表現的自我認同定位一般,于彭也曾到大陸展開尋根之旅,用身心靈感受一幅幅奇幻山水,體會古人坐望山水、胸中有丘壑才能畫山水的箇中道理。再回到臺灣逐漸內化、將藝術落實在生活中。

除了大型水墨和油畫作品外;于彭近年來嘗試以粉彩結合宣紙細緻、透光的特性,呈現出人物飽滿的肌理與色澤,也展現于彭融合東西美學,再回歸中國道統的道家生命觀。

蔡詩萍、國畫家于彭












多才多藝的于彭跟一般藝術家不一樣的是,他在展場相關活動中,還自己主持,邀請「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浪人歌手」王誠,以及古典吉他好手陽光道一同演出。台上有好友相聚、台下則知音滿座,「文人政事」帶您看國畫家于彭為自己的作品、做最好的代言。

第247集 張敬悟得山水極簡 開創景觀木雕磅薄氣勢(2011/11/09)

景觀雕刻大師張敬從小愛藝術,卻因為經濟考量被安排到鐘錶店當學徒,後來到日本進修,成為當時國內少數的留日驗光師。但他對藝術的未了心願,終究在經濟有成、年近五十後才得以實現,從樹石藝術到學習雕刻,張敬以天賦和努力,和師兄朱銘一樣,成為已故國際名家楊英風的弟子。

因為曾開眼鏡行,最懂得護眼之道,他為自己設計了多焦「特殊眼鏡」,所以到現在張敬都能精雕細琢,以靈魂之窗雕出這些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呈現鬼斧神工的山水景觀。












花蓮太魯閣峽谷的天然奇景,給了張敬許多創作靈感,他以粗獷刀法,展現太魯閣狹長、高聳的磅薄氣勢;又以尖斜、直立、凹陷等刀法創造山脈肌理。在恩師楊英風的指引下,他的木雕作品為中國千百年來的木雕藝術另闢蹊徑。

張敬依照師父楊英風的指引,除了專注於山水景觀雕刻,同時將作品簡化,多些靈氣,少些繁複,可以說把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立體化了。

身為基督徒的張敬也擅長結合聖經故事,用臺灣千年牛樟刻的「仰望」,以羊群表現上帝的子民,從信仰中一步步邁向光明。

張敬喜歡從大自然中獲得靈感,日月潭的溫柔夢幻,若能將它和太魯閣的險峻地貌結合起來,就成為更令人嚮往的人間仙境。曾是蔣公行館舊址、現在化身為日月潭新地標的日月行館,就在居高臨下的觀景台展出張敬的作品,讓日月潭的美和大師作品相互輝映。

蔡詩萍、景觀雕刻大師張敬


一邊享受大自然,一邊欣賞張敬的作品,更能領略他極簡、磅薄的大氣風格,「文人政事」帶您進入景觀雕刻大師張敬的雕刻世界,了解他中年後才開始的藝術人生。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