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443集 郎靜山融合中國畫理 影響攝影藝術發展(2015/8/12)

一生為攝影藝術奮鬥的郎靜山,出入都穿著中式長袍、布鞋,這般仙風道骨模樣。這是他生前,在民國八十二年,於陽明山小油坑取景拍照的留影。

雖然郎靜山已過世二十年了,但他的形象、和他作品的意境,都令人過目難忘。

 








照相機,是西方發明的科學產物。出生在滿清末年的郎靜山,接受西方文明,但他將攝影融合中國的畫理。因為攝影寫實的本質,無法隨心所欲的經營位置,必須包容一些不喜歡或不適當的背景;但郎靜山作為一位追求藝術的知識分子,他研究相機所拍的山水,認為只要技巧得宜,會比傳統中國繪畫中的山水更逼真,更有感染力。

因此郎靜山在暗房裡,採用了攝影蒙太奇的技巧,把不同照片拼在一起,成為「集錦攝影」。

暗房是他的實驗室,靠得是熟練的技巧以及美學素養。他是從十幾歲的少年時代,就愛上了照相機,而書畫構圖則是從小培養的基礎。

郎靜山曾在上海擔任攝影記者,1930年代和兩位同好合組成「三友影會」,主要是想將作品送到國際沙龍,以提昇中國攝影界在國際藝壇的地位,同時宣傳中國的美好河山,改善國際形象。










1931年他以作品「柳絲下的搖船女」(又稱「柳蔭輕舟」)入選日本國際攝影沙龍;1934年,他把在黃山上所拍的兩張照片合為一張,這也是他個人第一件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結果入選英國攝影沙龍,讓郎靜山逐漸在國際沙龍嶄露頭角。集錦攝影後來也成為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藝術手法。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郎靜山舉家遷往大後方四川。往來於上海、昆明、重慶各地,一邊從事新聞採訪,一邊研究集錦創作。直到1949年郎靜山應美國新聞處邀請到台灣參加影展,就此定居台灣,和大陸攝影同好在台北重新出發。1953年他在上海參與的「中國攝影學會」在台復會,由郎靜山擔任理事長,前後長達四十二年之久。

攝影對郎靜山來說,是興趣,也是文化傳承的責任。他辦過無數個展,國內外邀約不斷,他總是全力以赴。

蔡詩萍、陳學聖、周以武



他一百零四歲過世前一年半在文化大學舉辦書畫個展,當時即使年事已高,他仍有新作展出,精神讓人敬佩。作為以中國繪畫元素,應用到攝影上的藝術家,郎靜山是民初以來,將傳統國畫與西方現代媒介接軌的時代典範。世新圖傳系副教授陳學聖與攝影家周以武透過「文人政事」分享攝影大師郎靜山的集錦攝影。

沒有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