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255集 把藝術提上街 劉孝謙創作不只是皮包(2012/1/04)

遠古時代,人就懂得在獸皮上寫字繪圖。傳承至今,皮革處理的技術精進,當成畫布,可以應用得更徹底。劉孝謙從1982年開始從事皮件創作,歷經皮雕拓印、染繪潑彩等實驗,研究皮包結構,可以說近三十年來,心力都投注在藝術皮件上,才成就出這一件件獨一無二,提出去不會跟別人撞包的作品。

每款皮包造型就像劉孝謙各別打造的畫框,巧妙烘托作品的特色。由於皮革富有肌理、毛細孔層深厚,因此對毛細現象的反應比一般畫布、畫紙更豐富細膩,但也更難修改掌握。

不算構思設計的時間,每件作品從打版打樣、染繪縫製到配上五金扣環,大約要花三至八天的時間,依繁複程度而定。

由於藝術皮包成本高,年輕族群恐怕買不起,劉孝謙於是創立另一個品牌,用數位印刷的方式取代手繪皮革。

蔡詩萍、藝術皮件創作者劉孝謙
 












但手工染繪皮件仍是劉孝謙的最愛,雖然長期投注時間、財力,這條路堅持的很辛苦。「文人政事」讓藝術皮件創作者劉孝謙帶您一探他的藝術皮包。

第254集 復興劇校首屆「復」字輩重聚 同台重現風華(2011/12/28)

由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教授發起製作、知名演員曹復永的「群英復會—復興劇校頭科復字輩專場演出」,於十二月二日、三日於臺北城市舞台轟動登場。

「復」字輩指的是臺灣京劇人才培養的搖籃-復興劇校的第一屆畢業生。民國四十六年,京劇名票王振祖創辦該校,他從臺灣、香港等地陸續招收了近一百二十名學生,並且以「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發揚民族倫理道德」作為學生的入學字輩。雖然私人興學,草創維艱,卻也鍛練出「復」字輩童伶堅毅的性格及扎實的藝術基礎。民國五十三年畢業時,還有一百多人撐了下來,號稱是京劇界的一百零八條好漢。 

演出劇目頭一天便選擇了喜氣十足的三國戲全本「龍鳳呈祥」,將有十多位海內外「復」字輩演員同台飆戲。第二天則是折子戲專場,各人推出拿手好戲饗宴觀眾。第一齣是余派老生名劇「沙橋餞別」,臺灣極為少見,由葉復潤和曹復永雙掛頭牌。第二齣「捧印」是正宗梅派戲,也是徐渝蘭拜師梅葆玖後,反覆淬練的得意之作,曲復敏飾演佘太君亦有吃重的戲份。第三齣「狀元媒」為張派青衣戲,由嘉凌擔綱主演,加上葉復潤和曹復永情義相挺,分別飾演呂蒙正、趙德芳,不僅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復」字輩五十年同窗之誼深情聯演,更教人動容。
蔡詩萍、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知名演員曹復永
「文人政事」專訪臺北書院山長林谷芳教授與知名演員曹復永,帶您一探「群英復會」。

第253集 切切故鄉情 陳澄波紀念展多樣畫作首公開(2011/12/21)

臺灣已故畫家陳澄波,1895年出生於嘉義,那是滿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年代。日本人帶來了殖民主義、也帶來了西洋文明。陳澄波就是以西畫,成為第一位入選日本美術界最高榮譽「帝展」的臺灣畫家。但他後來因為參與二二八事件的協調,被軍隊槍殺,藝術生命跟著中斷。

高雄市立美術館這次舉行「切切故鄉情-陳澄波紀念展」,匯集了陳氏家族、臺灣與香港十多位收藏家提供的畫作,包括油畫、膠彩、淡彩速寫和素描等二百多件,回顧陳澄波完整的藝術脈絡,而且其中有六成作品是第一次曝光。高美館希望陳澄波的藝術成就,不要被二二八的印象窄化,他的作品也不只侷限風景。

高雄正修科技大學,接受陳澄波家屬的委託,修復了許多畫作,西班牙來的Loseba聚精會神的工作,是修復組中的好手。因為畫作損害嚴重,對整個團隊來說,是挑戰、也是寶貴的經驗。

愛鄉愛土的陳澄波,勤於各地寫生,描繪最多的當然是故鄉嘉義。1906年嘉義大地震後,日本政府順勢將嘉義建設為當時最現代化的城市,街道、建築、電線杆、行道樹、圓環還有排水溝,就是在日治時期奠定基礎,陳澄波的畫作正好記錄了這段演變過程。

陳澄波孫子陳立栢、蔡詩萍、陳澄波長子陳重光
「文人政事」專訪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重光,藉由「切切故鄉情-陳澄波紀念展」,帶您重新認識畫家陳澄波。

第252集 飛躍羚羊紀政 行銷臺灣成萬步寶島(2011/12/14)

紀政是出生在臺灣新竹的田徑運動員,爆發力強,專長於短跑、跨欄、跳高、跳遠等田徑運動。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代表中華民國奪得田徑女子八十公尺跨欄銅牌,這是中華民國女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獎牌。她也是繼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獲得男子十項全能銀牌後,第二位獲得奧運獎牌的臺灣運動員。國際媒體稱她為「東方飛躍的羚羊」、「黃色的閃電」。多次破、平世界紀錄。 

1977年,紀政返臺接全國田徑協會總幹事一職,她此職一直作到1989年。1989年她成為田協的理事長,於1993年卸任。1981年到1990年間,紀政以清新良好的形象被國民黨徵召,在臺北市參選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第三次增額選舉,當選立法委員,並兩度連任。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請紀政出任20102011年總統府國策顧問。

蔡詩萍、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
她六十歲生日後,為促進國人健康,提昇國家形象,發起「百萬聚樂步」,目標是推動百萬國人日行萬步,她的夢想是讓臺灣以萬步寶島享名國際。「文人政事」讓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帶您一起健走去。

第251集 資深新聞人蘇玉珍 回首精彩來時路(2011/12/07)

1932蘇玉珍出生於印尼棉蘭,1950年回國求學,就讀臺大外文系,是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以來第一個回國升學的僑生。1950年代曾多次當選女籃國手,1954年進入新聞界,歷經中央日報、中央通訊社駐印尼特派員、香港時報社長、臺灣新生報社長等職。1966年當選第一屆十大傑出女青年,1999年出「破冰」傳記,分享她的報緣和球緣。

「破冰」是蘇玉珍一生奮鬥不懈的故事,一位印尼華僑回國後進入臺大念外文系,當時並是第一位從海外回國求學的僑生。由於對中文並不熟悉,在當時的外交部次長沈昌煥的介紹下,很偶然的進入中央日報,從試用開始做起,展開她五十年的記者生涯。在新聞界的過程中,是一段峰迴路轉的旅程,蘇玉珍勇於嘗試與突破,曾經創下了許多第一的記錄,曾獨家訪問美國艾森豪總統,也曾冒險深入越南海燕特區,採訪我國游擊隊的情形,擔任臺灣新生報第一位女社長,並於1966年當選第一屆十大傑出女青年。

蔡詩萍、前新生報社長蘇玉珍
  「文人政事」專訪前「新生報」社長蘇玉珍,分享她的報緣與球緣。

第250集 法藍瓷設計師走向幕前 詮釋作品感動人心(2011/11/30)

「瓷器」,是東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發明,而現在把它發展成國際知名文創禮品的,是2001年創立的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充滿創意、也積極實踐,帶領旗下十多位臺灣設計師,創作出許多感動全球民眾的精采作品。現在法藍瓷更要把設計師推向幕前,讓他們自己詮釋作品,或許更能打動人心。

李光裕是很能傳達內心情感的設計師,作品既觀照大自然,也充滿親情互動。看起來很喜氣圓滿的花瓶「吉祥福祿」,獲得臺灣精品銀質獎,叫好又叫座。設計師的靈感來自於對生活的觀察體會,但有時也會因為別人無意間的一句話,受到激勵。

法藍瓷的設計師除了要經常性的主動發想,也要跟國外設計師和民眾互動,透過中西文化交流,激盪出跨國界的創意火花。


 










法藍瓷曾經在臺灣主辦費城美術館經典展,將西洋大師畫作變成立體瓷瓶。「繽紛派對」系列,以熱帶雨林為背景,蝴蝶、蜻蜓、毒劍蛙各有各的巧妙,又和諧共榮地相處,彷彿鳴奏交響曲,歌頌生命的奧妙。

2011年,法藍瓷獲得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浙江省博物館雙方授權,製作以「富春山居圖」中《無用師卷》與《剩山圖》為主題的兩款瓷瓶,李光裕和雕模師透過精緻的藝術浮雕工藝,重新詮釋經典畫作,並以雙連瓶象徵兩岸合作傳承文化。然而一件作品的成功,不只有設計師的創意,還需要靠功力深厚的雕模師合力完成。

蔡詩萍、法藍瓷設計師李光裕












「文人政事」讓法藍瓷設計師李光裕分享他如何以敏銳的感觸,結合多元的文化元素與故事背景,打造出獨特優雅又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第249集 林黛羚發掘好人好屋 創意改造展現新生命(2011/11/23)

在臺北市芝山岩的巷子裡,有棟充滿綠意和木做的透天厝,經過的人都不禁朝門內看一眼,好奇裡面有什麼裝潢、它的主人是何模樣。我們透過到處採訪用心蓋房子的暢銷書作者林黛羚、人稱阿羚的引薦,也來一探究竟。但主人雖然大方分享、卻低調不露臉,只好由阿羚和設計師小王為我們解說導覽。












在臺北市住透天厝已經是算難得了,竟還有天井,一下子就勾起我們的興趣。超過半世紀的連棟透天老屋,主人買下來從局部改造到決定全部拆除,做出天井,讓每層樓、每間加開大窗的房間空氣更加流通,後來屋主還進一步要求乾脆把它變成綠建築,更多採光、通風、集水工法樣樣來,點子一大堆,讓設計師和工班剛開始以為是遇到「奧客」,想打退堂鼓,但後來發現主人既誠懇又很懂得鼓勵人,工班就從抗拒轉為臣服、跟主人一起想辦法克服,一年工期結束後,竟然都和主人成為好朋友。

用心做功課的屋主加上願意接受技術挑戰的工班,合作改造出來的房子,特別有人情味,讓阿羚好感動,她覺得屋主像是在玩一場益智遊戲,而這樣的戲碼正在臺灣許多角落上演。

先觀察自己房子的外在環境和條件,列出需求改造,然後在施工過程中,再視狀況不斷溝通改善,這棟幾乎重新再造的透天老屋,雖然花了數百萬,但已成為經常有人引薦參觀的範例,屋主還認真的拍照記錄改造過程,好配合做簡報。

阿羚在二樓澆花用的水,和設計師小王在一樓前院澆的,都是用頂樓收集匯流下來的雨水,小王回想起當初的改造工程,其實已超過他的設計專業,但在屋主的信任和鼓勵下,他被迫看了一百多本書,如今辛苦耕耘的果實特別甜美。

蔡詩萍、住的研究者林黛羚












讓人驚訝的是,屋主門口還做了一塊牌子,讓設計師和工班在口耳相傳下,繼續承接到附近鄰居的案子。現在許多經過阿羚寫書介紹的用功屋主,都因為改造家屋成為可以互相串門子參觀交流的朋友,這也是阿羚在出書得獎暢銷之外,最開心的事。「文人政事」讓住的研究者林黛羚訴說更多動人的造屋故事!

第248集 遺民移民逸民 于彭悠遊水墨造園生活(2011/11/16)

揚名國際藝壇的水墨畫家于彭,是一位別具特色的傳奇人物,早年從街頭畫家出身,沒進過科班學院,但版畫、陶藝、水彩、素描、油畫、雕刻、吟唱他都會,客廳就曾經是他的皮影劇院、和餐廳,現在都擺滿了他的作品和收蔵。

第一次造訪的人,一定會對他用古董爐、點著濃郁檀香驅蚊蟲、倚坐大椅搧著扇子,和穿著打扮感到好奇,他的人和他的房,感覺不像是身處現代都會,要看過他在山水畫中所表現的大山大水、仙童智者、或金童玉女的天地人意境,才瞭解他是想做今之古人,優遊在自己構築的世界。












于彭臺北的家外面雖然車水馬龍,門內卻別有洞天,他為自己打造一個蘇州園林,但卻不刻意整理維護,而是隨著心性變化,自成興哀。

這次雲頂香港為他在臺北主辦的大型個展主題,「遺民、移民、逸民」,所要表現的自我認同定位一般,于彭也曾到大陸展開尋根之旅,用身心靈感受一幅幅奇幻山水,體會古人坐望山水、胸中有丘壑才能畫山水的箇中道理。再回到臺灣逐漸內化、將藝術落實在生活中。

除了大型水墨和油畫作品外;于彭近年來嘗試以粉彩結合宣紙細緻、透光的特性,呈現出人物飽滿的肌理與色澤,也展現于彭融合東西美學,再回歸中國道統的道家生命觀。

蔡詩萍、國畫家于彭












多才多藝的于彭跟一般藝術家不一樣的是,他在展場相關活動中,還自己主持,邀請「臺灣民歌之父」胡德夫、「浪人歌手」王誠,以及古典吉他好手陽光道一同演出。台上有好友相聚、台下則知音滿座,「文人政事」帶您看國畫家于彭為自己的作品、做最好的代言。

第247集 張敬悟得山水極簡 開創景觀木雕磅薄氣勢(2011/11/09)

景觀雕刻大師張敬從小愛藝術,卻因為經濟考量被安排到鐘錶店當學徒,後來到日本進修,成為當時國內少數的留日驗光師。但他對藝術的未了心願,終究在經濟有成、年近五十後才得以實現,從樹石藝術到學習雕刻,張敬以天賦和努力,和師兄朱銘一樣,成為已故國際名家楊英風的弟子。

因為曾開眼鏡行,最懂得護眼之道,他為自己設計了多焦「特殊眼鏡」,所以到現在張敬都能精雕細琢,以靈魂之窗雕出這些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呈現鬼斧神工的山水景觀。












花蓮太魯閣峽谷的天然奇景,給了張敬許多創作靈感,他以粗獷刀法,展現太魯閣狹長、高聳的磅薄氣勢;又以尖斜、直立、凹陷等刀法創造山脈肌理。在恩師楊英風的指引下,他的木雕作品為中國千百年來的木雕藝術另闢蹊徑。

張敬依照師父楊英風的指引,除了專注於山水景觀雕刻,同時將作品簡化,多些靈氣,少些繁複,可以說把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立體化了。

身為基督徒的張敬也擅長結合聖經故事,用臺灣千年牛樟刻的「仰望」,以羊群表現上帝的子民,從信仰中一步步邁向光明。

張敬喜歡從大自然中獲得靈感,日月潭的溫柔夢幻,若能將它和太魯閣的險峻地貌結合起來,就成為更令人嚮往的人間仙境。曾是蔣公行館舊址、現在化身為日月潭新地標的日月行館,就在居高臨下的觀景台展出張敬的作品,讓日月潭的美和大師作品相互輝映。

蔡詩萍、景觀雕刻大師張敬


一邊享受大自然,一邊欣賞張敬的作品,更能領略他極簡、磅薄的大氣風格,「文人政事」帶您進入景觀雕刻大師張敬的雕刻世界,了解他中年後才開始的藝術人生。

第246集 羅申芳掌鏡追蝶 拍出百蝶爭豔剎那永恆(2011/11/2)

蝴蝶是許多人小時候最美麗的回憶,能在花園裡欣賞蝴蝶翩翩飛舞,更是現在都會人莫大的生活享受。只是我們的視線雖然能跟著牠游移,鏡頭卻很難抓得住牠,還好這些遺憾,有人幫忙留下瞬間永恆。他,就是羅申芳老師。

七年來任何高山溪谷只要聽說有蝴蝶的地方,他都會去。尤其是溫暖潮溼、常有午後雷陣雨的夏天,因為植物吸收能量增加,蜜源較多,蝴蝶忙著採蜜,他也跟著忙碌拍蝶。












這一天來到新北市三峽,人少的地方蝴蝶就多,羅申芳休旅車後放滿了器材設備,除了單眼相機、也有HD高畫質攝影機,他熟練快速的準備就續後,就要開始耐心耐熱的等待!

人家說怕熱不要進廚房,拍蝴是磨練耐性的好方法,一旦上了癮,拍牠千遍也不厭倦。他這次拍的是臺灣很普遍的大鳳蝶,雄性的比較黑,母蝶的顏色較繽紛,吸睛指數很高。

羅申芳拍遍全臺蝴蝶,仍深怕有所遺漏,再怎麼辛苦都沒關係,就是不能忍受沒拍好。追蝶的日子,就在不斷檢討、比較,落空、驚喜中度過。成就出這一張張、一幕幕令人十分驚豔的作品。

蔡詩萍、蝴蝶生態攝影家羅申芳












令羅申芳最欣喜的就是拍到「寬尾鳳蝶」,因為牠被稱為「國寶蝶」,是臺灣特有種,1989年被列入一級保育瀕危物種。近年來羅申芳經常奔波在宜蘭太平山、鳩之澤溫泉一帶,就是為了與「寬尾鳳蝶」相遇。「文人政事」讓從來不曾見識牠美麗珍稀的我們,透過蝴蝶生態攝影家羅申芳的鏡頭,欣賞讚嘆。

第245集 李轂摩師法自然 以書入畫筆墨線條交輝(2011/10/26)

李轂摩老師素有「臺灣本土水墨大師」的稱號,他的書畫創作充滿臺灣鄉土風情,帶有濃厚的人情味。從在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舉行的「百年百幅-李轂摩書畫展」,可以欣賞到他的書、畫、篆刻以及陶瓷畫等創作,上百件作品,不論純水墨、彩墨,寫意、工筆,人物、山水、雞鴨、花鳥,不同媒材、不同主題,讓人看見李轂摩多樣豐富的創作。

1941年李轂摩出生於南投草屯的農村家庭。能從放牛的孩子變成水墨大師,他的書畫養成之路,走的是師徒制外加更多自我摸索,也因此擺脫流派、理論的束縛,自成一家。

這張「百吉圖」,有著他小時候最具臺灣農村代表性的雞、三合院和香蕉樹,雞群看似成雙成對,相互呼應,都往大門方向前進,充滿動感。












在畫室看轂摩提筆書畫,濃淡疏密如行雲流水,三兩下就完成,但這是大師多年的功力累積,除了靠自我努力之外,還有天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多變的想像力,都讓李轂摩富有鄉野情趣的創作,多了些詩意。難怪有人說,欣賞他的畫,如同欣賞一首由筆墨、線條構成的交響詩。這幅「種瓜得瓜」,以線條為結構,將書畫結合,相得益彰,是他很喜歡的一張。

看李轂摩的創作,有民間畫的率真樸拙,也有文人雅士舞文戲墨的優雅意趣。他以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的赤壁賦為題創作,遵古求新,有創新絕妙的書畫融合。

蔡詩萍、書畫大師李轂摩












李轂摩以繪畫的美學創造出獨樹一格的書法,開創了以書入畫的新表現形式,「文人政事」帶您欣賞書畫大師李轂摩清新淡泊的詩畫情趣。

第244集 傳統佛雕藝術化 陳啟村木雕融合傳統現代(2011/10/19)

臺灣工藝之家陳啟村的雕塑工作室位於臺南,他做的這尊保生大帝,是收藏家預定的,但對方希望不要太宗教,正好可以發揮他的創意。因為陳啟村十四歲就進入佛雕店習藝,奠定深厚的雕塑功力,之後又學習素描,接觸西畫美學,因此他的雕像可以融合傳統和現代。












陳啟村擅長將傳統神像藝術化,就像他為臺南順天宮打造的「順天張府千歲公案桌」。

陳啟村雕的神像,頭身的比例跟傳統很不一樣,都要歸功於他的繪畫基礎。畢竟木雕是減法不是泥塑可以捏補,一刀下去,雕壞了就壞了,所以有素描基礎,可以更精準掌握比例。當然,陳啟村雕的不只是神像,還有現代人物,幾乎都是他以女兒為範本雕的,多了些記憶和感情,放在工作室中百看不膩。

蔡詩萍、木雕藝術家陳啟村












陳啟村從傳統神佛雕刻出發,與時俱進的讓神像作品多了令人想收蔵的藝術感。因此多次獲得國內各大美展、工藝展的肯定,「文人政事」帶您欣賞木雕藝術家陳啟村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第243集 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 帶讀者找歷史真相(2011/10/12)

2006年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公開「蔣介石日記」後,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就逐條抄錄蔣公日記的重要篇章,再加上自己的詮釋與評論,花了四年才完成這本由天下文化出版的「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 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這關鍵五年,中華民國從抗戰勝利到退守臺灣,郝柏村親見親聞兩岸風雲變色的過程,後來還擔任過蔣總統侍衛長六年(19651971)。不過當年政府遷臺後,黨政軍要員對大陸失敗的歷史諱莫如深,為何失敗的真相,多年來一直未獲解答,直到他閱讀了蔣公日記。

郝柏村說,他寫這本書是「事後的先見之明」,但他深信這段慘痛歷史與中華民國的現在、未來,及臺灣同胞的福祉安全,是切不開剪不斷的。

蔡詩萍、前行政院長郝柏村












蔣公日記的公開及各方解讀,應可導正極端偏見,還原歷史真相。郝柏村自覺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但也是件不討好的事。「文人政事」邀請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分享他解讀蔣公日記的心得,也讓多年來同樣對真相不瞭解的民眾重新認識這段歷史。

第242集 臺灣文創展實力 吉而好獲授權開發百年商品(2011/10/05)

文建會盛大舉辦文化創意博覽會,展現臺灣文創的設計和生產力,而被文建會授權設計百年文化商品的臺灣吉而好公司,更是精心開發上百種百年典藏生活精品。

建國一百年吉祥物光芒寶寶ROC,以國徽上的白日光芒為發想,象徵臺灣多元開放的特色,大大的紅色100眼鏡以及國旗圍巾披在身上,代表活力滿分的建國一百年吉祥物,並以這樣的概念,設計一系列光芒寶寶ROC洛克周邊商品包,來自設計師的巧手創作,結合臺灣文化、工藝、品質的呈現,設計上以國旗重點為元素,成為臺灣特色的禮品。












精彩的建國一百年代表標誌,激盪出的設計火花,延伸出各式各樣百年創意商品,像是運用金色閃耀的一百圖騰創作出代表吉祥的杯子,或是具有珍藏紀念價值的百年手札,不同款的設計,最特別的是裡頭記錄著從民國一年開始到民國一百年,每年發生的大事,另外最具人氣的商品就是百年好盒。最夯的百年音樂好盒,最主要是盒子的周邊印有臺灣百景圖,最北端的女王頭,101一直到阿里山,日月潭直到最後屏東的墾丁,總共有一百個圖在裡面,答案就在裡面附有臺灣百景圖。

蔡詩萍、臺灣吉而好公司總裁侯淵棠












創意的作品更榮獲文創精品獎,建國百年吉而好設計出一樣樣有趣的百年商品,無論是配戴在身上的、或是不可或缺的隨身小物,加上設計師的無限創意,充分賦予商品建國一百年紀念的獨特價值。「文人政事」讓臺灣吉而好公司總裁侯淵棠帶您一探吉而好建國百年新設計。

第241集 李永謨創意編塑樹皮 展現百變工藝之美(2011/9/28)

國小的操場上,正在進行綠樹修剪的工作,這些被修剪完放在地上的樹枝,原本是要被拿去丟棄的,但自從他,李永謨的出現,將這些被遺棄的樹木賦予新的生命。

李永謨將樹木物盡其用的精神,就如同他為自己創造一門適合自己的行業,樹皮編塑師,因為從小就罹患小兒麻痺的李永謨,七歲以前都在地上爬,父母親認為他的人生註定一輩子灰暗,但李永謨不向命運低頭,高中沒畢業,就去拜師學習珊瑚雕刻工作,後來又從事草編昆蟲的工作,沒想到因此激盪出新的想法。

 
















找上樹皮,要創作可以永久保存的作品,前後試過將近三百種的植物,甚至詢問臺大森林系教授,但沒有人回答的出來,因此只好自己摸索尋找答案。取下韌性耐編的樺樹皮,用手慢慢的編出小小隻的美麗蝴蝶,另外萃取天然的樹汁液,來完整保留菩提葉的葉脈,摺出一朵朵豔麗的玫瑰花,細膩生動的作品,成了藝術殿堂中,讓人相當驚喜的作品

用在地的樹皮,化腐朽為神奇,李永謨的樹皮創作,不僅在各地展出,甚至得到倫敦國際發明展環保雙金設計獎,國際創新創業競賽「最佳傳統與文化獎」等多項國際和國內獎項,其中最得意之作「樂從山中來」,更是花費長達三個月才完成。

不論是攀木蜥蜴在紅豆杉上彈奏古箏、二胡等八種樂器,還是將螞蟻擬人化、一邊敲鑼、一邊打鼓來比賽拔河,通通都是用不要的樹木完成的精緻、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蔡詩萍、樹皮編塑師李永謨


取決於大自然的素材,回歸環保概念,激發出源源不絕的靈感,「文人政事」帶您看樹皮編塑師李永謨如何靠著任人丟棄的樹皮,不但摸索出自己的新人生,也為臺灣藝術界爭光。

第240集 從傳統銀帽到時尚金工 蘇建安創新出路(2011/9/21)

在臺灣做神明戴的銀帽業者不多,多半在臺南市,是個特殊產業。想要學做銀帽,必須拜師學藝,從學徒做起,蘇建安就是其中之一。

傳統文化可以有所變、有所不變,這些手工打造的銀帽原本只存在於宗教廟宇,但蘇建安讓它開始進入常民生活,他以傳統銀帽練就的扎實技術,開創出「立體銀畫」,讓作品不再只是戴在神明頭上,還可以延伸出許多掛飾、擺飾和生活用品。












蘇建安在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藝術館展出的作品,結合金銀,重塑金工藝術的現代形象和應用。很難想像,從銀帽工藝為基厎,可以延伸出這麼多的日常應用。蘇建安就以這個臥虎藏龍燈罩,代表臺灣參加義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讓歐美人士非常驚豔。

蔡詩萍、金工藝術家蘇建安

 
以傳統銀帽中的龍為基厎做出來燈罩,結合工藝家和設計師的巧思,已成為有品牌訂單的工藝時尚,也讓臺灣傳統文化有機會在國際發光。「文人政事」帶您進了金工藝術家蘇建安從銀帽出發的金工藝術,看他如何摒棄過於繁雜且難以生存的區塊,讓金工從簡單出發,成為不簡單的生活藝術。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