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277集 劉國松水墨現代化 八十回顧充滿實驗創新(2012/6/6)

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行「一個東西南北人-劉國松80回顧展」,展出上百件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劉國松在海峽兩岸被稱為「水墨現代化之父」,「一個東西南北人」,正是劉國松藝術人生的寫照,因為祖籍山東的他,從大陸來台進入師大美術系,既受到東方美學薰陶,又學習西方繪畫技法,但卻不跟著盲目求新與全盤西化,靠著不斷研究各種技法紙材,甚至訂製獨家、充滿紙筋的劉國松紙,展開他的新創畫法。

像是為了表現西藏雪山的綿延壯闊,他依紙筋的分布來構思佈局,兩面作畫,先在正面刷上墨,這時背面因為墨被紙筋擋住,留下許多白線條;但紙筋稀疏的地方墨色就透過來。然後他在紙的背面則用乾筆輕輕刷過,紙筋分布的地方就會留下黑線,就這樣反覆觀察進行,最後等墨乾了以後,撕去紙筋後就產生自然的白色線條,這樣新的作法取代傳統的墨色點線勾勒,劉國松創作出一張張令人驚嘆的雪山系列。












劉國松以這種可控制的偶然效果,拓展了中國文人畫的領域,雖然一開始被批評悖離傳統,但卻開啟水墨現代化之途。而美國太空船拍攝的地球照片,竟也能成為他水墨畫的表現題材。原來科學進展打破中國傳統「天圓地方」的觀念,因而啟發了劉國松的創作靈感,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誕生了「太空系列」。

愛旅遊的他,數度被九寨溝的美感動,於是不斷研究該如何用水墨來表現變化萬千的水波顏色,沒想到最後在建築系找到靈感。

劉國松認為藝術家也要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實驗創新。只用傳統的筆和傳統的技法,就變不出新意。劉國松用水墨畫家沒用過的描圖紙,畫出九寨溝的美,讓它顯得充滿光影色澤,和韻律節奏。而這些不同的技法和紙材應用,他一律不藏私。

蔡詩萍、水墨畫家劉國松
 











為了水墨現代化,劉國松樂於把一甲子功力奉獻出來,鼓勵更多人一起努力研究創新。藝術創作,不是只有靠豐富的想像力,劉國松歷經艱難、不斷的實驗創新,又不吝於分享成果,「文人政事」帶您感受到水墨畫家劉國松的大師風範。

第276集 張貞雯膠彩花開自在 藉植物畫出生命循環(2012/5/30)

膠彩畫是中國傳統工筆畫種,但後來卻成為日本的國畫。會叫膠彩畫,是因為它以提煉來自鹿或牛豬身上的膠質,加入水干顏料或天然礦石研磨而成的粉末,以水調勻,再用毛筆在紙、絹布或木板上作畫。

 










膠彩畫家張貞雯在台灣原本畫水墨,卻換跑道去日本京都藝術大學主修膠彩,作品在1996年曾入選「日展」,成為當年膠彩畫壇最受矚目的新秀。雖然西方繪畫也曾影響到東方膠彩畫,但張貞雯在膠彩畫中找到一種其他畫種所沒有的特質。

由於在京都留學近五年,張貞雯受到「現代京都畫派」的影響,常在背景厚塗礦物顏料後,再以明亮色彩描繪她最愛的植物和花卉主題,讓畫作在迷濛中又蘊含豐富色彩光澤,充滿浪漫詩意。

張貞雯以多年心血收集了各種礦物顏料,有著台灣最豐富的膠彩顏料庫。雖然一般人看膠彩畫很麻煩,但她卻把過程當作一種修練。

蔡詩萍、膠彩畫家張貞雯












只要維持乾燥,膠彩畫可以保持千年不變,張貞雯透過細微的觀察與深厚的寫生功力,展現大自然的生命力。「文人政事」帶您欣賞膠彩畫家張貞雯筆下浪漫的膠彩世界。

第275集 蒲添生雕塑三代傳承 蒲浩明忠於自我蛻變(2012/5/23)

已故知名雕塑家蒲添生是台灣早期雕塑界的先鋒,從日本學成回台,就留下許多珍貴、且具時代意義的作品。他從1945年開始製作台灣第一尊國父銅像到1996年抱病完成「林靖娟老師紀念銅像」,這半世紀期間,蒲添生奠定了自己在官方人物雕塑領域的典範地位,也為台灣開拓出西洋古典雕塑的領域。


  









而蒲添生的長子和孫女都傳承了雕塑衣缽,三代作品一同在新光三越巡迴展出,呈現出系出同源的傳統與創新。蒲浩明跟著父親學習長達十三年,張張照片記錄深刻回憶,他在學得基本功後,再到比利時、法國深造四年,吸收西方古典和現代雕塑精神,表現出更自由豐富的創作。因此蒲浩明的作品雖然有古典架構,材質和表現方式卻很現代,做出忠於自我的蛻變。

蒲家既延續雕塑香火,妙的是祖孫三代還都曾入選法國沙龍展,成為家族的一項光榮歷史。法國沙龍展是國際推動藝術和發現藝術人才的重要活動,蒲添生早期青銅作品「詩人」和蒲浩明的「情深深」,這兩件在民國七十二年同時入選法國春季藝術家沙龍展;第三代蒲宜君則以「小舞者」和「旅人系列之一」先後入選法國秋季沙龍展。

蒲浩明的外祖父是已故知名的油畫家陳澄波,這是他父親為陳澄波做的雕像,家族其實都很有藝術天分,只是礙於經濟,無法每個人都走向藝術這條路,像目前擔任蒲添生雕塑紀念館館長的蒲浩志,學的是工程,在退休後剛好能為父親挑高七米五的工作室故居設計參觀動線。

蔡詩萍、雕塑家蒲浩明
雕塑家蒲添生












蒲浩志希望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能讓外人瞭解蒲添生對藝術創作全心付出的堅持和熱情,而這一屋子的回憶,歷久彌新,也成為蒲家三代延續創作、不斷探索發展的動力。「文人政事」讓雕塑家蒲浩明帶您一探蒲家三代的傳統與創新。

◆ 蒲添生故居-雕塑紀念館 

第274集 謝春德攝影充滿情節 跨界展演人心社會(2012/5/16)

出身台中的知名攝影家謝春德,從學生時代時就說服父親把田地賣了,讓他買全套最好的攝影器材,到台北一圓導演夢。但在圓夢前,卻已跨領域的累積出深厚的創作功力。從六○年代晚期,橫跨紀實、報導、商業時尚攝影,拍了廣告、音樂錄影帶和紀錄片,做過舞台設計,甚至開過多年餐廳,展現他多才多藝的天分。

謝春德深信藝術必須觸動人的內心深處,所以不論以何種形式呈現,他的作品總是探索人們最原始的慾望。

謝春德結合了數位工具,更可以淋漓盡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2011年,他的作品在威尼斯雙年展上,深受國際好評,今年回到台灣舉辦個展。他的鏡頭即便捕捉的是瞬間,但卻充滿故事情節,看了令人難忘。












摩托車承載著台灣人的共同回憶,這張「觀音山下的渡船人」,一家人騎著車帶著狗同船共渡,卻不知航向何方。

這些照片場景可以看得出是經過刻意的安排,謝春德不只旁觀記錄,也充分參與。這張「石碑上的愛情」,一群人哀悼著過去年輕時不懂的愛情,也是謝春德自己的反思。

蔡詩萍、跨界攝影家謝春德












從小喜歡編劇當導演的謝春德,2011年在威尼斯雙年展盛大舉辦的個展:「春德的盛宴」,就把他跨領域的功力結合起來,深獲外籍友人的讚賞。跨界攝影家謝春德如何把個展辦成不只眼睛看的一場盛宴,「文人政事」帶您欣賞他豐富多樣的創作。

第273集 水庫淤泥變藝術品 賴唐鴉創家庭美術館(2012/5/9)

走進水庫下游地區,挖起淤泥,用手捏著泥土,感受大地最自然的美好,他就是全台灣第一位用淤泥創作的生態環保藝術家賴唐鴉。

回到工作室,拿起淤泥開始展開藝術創作,賴唐鴉先將淤泥用手塑形後,用石頭慢慢敲出形緻,再上金箔,接著再用取得專利的防彈線,將每一件以「蛹」為主題的作品掛在天花板,或是回收的鋼材上,透過轉動的方式,讓人欣賞到蛹身上最真實的色彩立體感。


長期關心土地的賴唐鴉,在苗栗鄉下水流東長大,對於大自然的生態觀察細微,加上小時候就熱愛畫畫、書法,直到一九九二年正式投入陶藝創作,開始用作品探討土地相關議題,像是作品「種」,探討生命的源頭跟土地的關聯,另外還有象徵土地蘊含萬物豐富資源的「孕」,以及為八八風災小林村村民的「祈福」作品。

除了一系列向土地致敬的作品外,賴唐鴉還與太太高沁余一起做衣服,布料的花色就是賴唐鴉的書法創作,再由高沁余親自裁剪完成。

蔡詩萍、生態環保藝術家賴唐鴉
賴唐鴉將藝術融入生活之中,不僅擴大他的藝術創作範圍,更營造出家庭美術館的空間氛圍。「文人政事」請生態環保藝術家賴唐鴉用最自然的方式,帶大家親近他的藝術品。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