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線工藝對一般人來說,是個陌生的行業,但對於漆線藝師顏金益來說,卻是再熟悉不過的職業。
這種牽線法是個費眼力、要耐性的工作。但他一雙巧手靠這一點一拉,拉出許多令人驚嘆的作品。像是太子爺衣袍上的鱗片鎧,就是靠漆線纏繞堆疊出來的,突顯原先雕琢不出的細節。於是傳統上,漆線就是用來增加神像的威儀,讓華服更顯高貴。顏金益二十二歲就接觸漆藝,是為了想多賺點錢。
漆線工藝在中國閩南地區流傳了數百年,是泉州派神像雕刻的一大特色。通常以漆線黏貼纏繞在神像衣褶上,形成突出的紋飾後,再貼上金箔。整座神像就呈現精緻華麗的衣妝,這也就是最典型的漆線作品。
當顏金益越做越熟練了,同行訂單卻轉到大陸去,他守在台灣,就不能只靠漆線,於是神像不論修光、彩繪、貼金箔他都要會,有時連木頭裂了也要補,才能養家活口。
早年漆線得用自己調的漆,加上立德粉調成漆線土,靠經驗搥出軟硬度,變成可搓可塑的漆線料。再用特別的搓板,搓成各種粗細不同、柔軟卻有彈性的漆線,光是準備漆線材料就很費功。所以顏金益自行設計出這種可以調整壓出不同粗細的擠線筒,以節省前置作業時間。而且,他現在不止做神像,還延伸到骨瓷、陶甕等擺飾,為漆線拉出不同的路。
因此,他做的圖案,就不止傳統龍鳳,還有花鳥等其它紋飾。這些年來的努力,終於讓顏金益獲得台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成為文化資產保存者。
蔡詩萍、漆線藝師 顏金益先生 |
當漆線不再隱埋在金箔底下後,顏金益的作品,終於有了創作人的名字。現在他刻意保留一些沒有貼上金箔的作品,好讓人多認識這條讓他走得很寂寞的漆線之路。「文人政事」與您分享漆線藝師顏金益先生的漆線工藝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