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時代,資訊爆炸、影像流通快速,新媒體藝術家對世界的認知也與過去完全不同,他們用科技化的多元媒介,表現出來的不只有單純的美感經驗,還充滿想像和反思。
眼前的美景是真是假?藝術家利用多個地方無縫連接形成新的地景後,以視覺動態近逼的方式,表達存在於數位狀態中,卻不存在於現實的美景。
台中國美館的「浮世寓境-新媒體藝術典藏展」,展出1998年以來的作品,從中也可以看出,隨著科技與傳播型態的演變,藝術家對作品內容與操作形式有很大的差異。
像王俊傑在1998年創作的影像裝置「HB-1750」,述說人類存在最古老矛盾的慾望,莫過於對回春的想望。「HB-1750」是一個重燃人類希望的代號,也是引領人們重回初始混沌的代號。於是這種仙丹似的回春廣告,就發揮了神奇效果。
慾望可以蒙蔽現實,但有些看似騙局的景象,卻是源自於一個個真實,只是經過重製、再現。像袁廣鳴在2002年的作品「城市失格-西門町系列」,一張白天, 一張夜晚,空曠無人,這怎麼會是熱鬧的台北西門町?藝術家以傳統相機實地攝影,但經過重製與再輸出,就形成這幅全新的無人景象。
余政達在2008年的錄像「她是我阿姨」,故意掰了一段文字,來搭配曾經拍過的一段街頭紀錄片,看的人也許就相信主角真的是他阿姨。
蔡詩萍、國美館展覽組 簡伯勳先生 |
新媒體藝術家們的這些作品,像是在現實與虛擬之間不斷變動的媒體寓言,當藝術家不斷提醒大眾媒體帶給人們的影響時,類似的事件卻可能一再重演。「文人政事」專訪國美館展覽組的簡伯勳先生,分享多媒體藝術展的策展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