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368集 台文館典藏手稿書信 琦君捐贈展吸引讀者(2014/3/5)

華文世界知名的作家琦君1954年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琴心」開始,就在散文與小說創作中大放異彩。她生前累積眾多的文字創作,已是台灣重要的文學資產。

位於台南的台灣文學館籌備多時,推出「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內容包括琦君歷來著作、一千多本藏書、一千多封信札、近七千張相片,和曾經擔任過書記官的一些資歷證件正本。

本名潘希珍的琦君,1917年出生浙江溫州,1949年來台,結婚生子、工作、寫作教學,曾在司法界任職二十年,退休後任教於中央大學、文化大學中文系。1983年她隨丈夫李唐基僑居美國,晚年又回台灣,在2006年病逝。

 








展場有她和李唐基的結婚證書、還有兒子給她的母親節卡片。從琦君與老師、親朋好友,及讀者的書信往來中,可以感受到她的真性情。她的作品平實易讀,充滿人情和對家鄉土地的懷舊熱愛。她有多篇文章被選編至國內外教科書,傳頌千里。而琦君在七十二歲時發表的作品「橘子紅了」,還曾改編為電視劇。

喜歡和讀者互動的琦君,常收到讀者的關切鼓勵信函,這封還畫有按壓穴道的圖示。而琦君也曾收到讀者同好送給她一些透明塑膠筆桿,琦君在書中把它稱為「玻璃筆」,台灣文學館根據文章描述,搭成一個小屋。讓故事多了聯想延伸。

除了入館文物,展場也有琦君生前常穿的背心,親手打的毛線襪、家傳的髮簪、和金戒指。還播放著作家廖玉蕙在美國訪問她的聲影,讓讀者懷念散文巨擘的風采。

蔡詩萍、台文館前館長 李瑞騰

 









其實琦君的文物大陸方面也很積極爭取,曾經在中央大學創立琦君研究中心的李瑞騰館長,努力多年,才獲得琦君夫婿李唐基的同意,由台灣文學館典藏。也多虧琦君夫婿和家人細心保存,讓台文館如獲至寶,得以完整展出。讓喜愛琦君的讀者,睹物思人,透過她的手稿文物,感受她字字有情的文學天地。「文人政事」請到台灣文學館前館長李瑞騰帶您認識作家琦君。

第367集 德國紅點台北設館 與世界頂尖設計接軌(2014/2/26)

第一步踏進紅點設計博物館,就被眼前這座紅球塔吸引住目光,每一顆小圓球上,都有設計師簽名,塔端的第一顆,是紅點設計執行長Peter Zec,再往下走,看到大明星愛用的專輯封面設計師,聶永真。四、五十位傑出設計師的名字,堆疊成塔,他們共同特點,都曾獲得紅點設計獎殊榮。 

紅點評選出來的得獎作品,囊括食、衣、住、行、育、樂,從日常生活中的鍋碗瓢盆,到服飾球鞋、手錶配件,還有高科技電腦產品,所有不稀奇的東西都能被形塑的驚喜連連。










枝椏水龍頭,造型簡化樹枝形態,更具備流暢感,使用上也顛覆舊有習慣,使勁兒轉水龍頭上方旋鈕,是轉不出水的,因為它的開關就是出水管,還有這個一圈又一圈,有點像蚊香的圓餅,一拉開,樣子是不是很像一條蛇?它就是一座披薩眼鏡蛇桌燈,設計師利用螺旋狀的鋼材和鋁材,讓蛇體壓平成披薩,手指點一下燈就亮,再點一下燈又滅,博物館中有來自世界的兩百多件作品,其中有七件台灣之光。

世界三大設計獎之一的德國紅點設計獎,至今超過五十年歷史,每年吸引了六、七十個國家,一萬多件作品投稿參賽,得獎的作品可以在紅點博物館展出,全球目前有三座博物館,第一座在德國埃森,第二座在新加坡,第三座就在台灣的松菸文創園區。

看好台灣設計潛力無限,紅點在 20138月底正式進駐,展場兩個主題分別為「風格生活」,以及「每件產品都有一段故事」,參觀的民眾可以觸摸,也可以試用,透過身體去感受每一項設計。

蔡詩萍、紅點設計博物館經理 鄭雯瑄










紅點設計博物館在台北設館,不但讓台灣民眾能親自感受世界級經典創意,也是對台灣設計能量的肯定。紅點設計博物館經理鄭雯瑄小姐在「文人政事」分享紅點在台灣。

第366集 阿那豆木作可愛造型偶 把玩陪伴很幸福(2014/2/19)

老房子、老木材,經過的路人看它一眼,還以為這是家傳統木材行,但往內一瞧,在裡面工作的都是年輕人,各自忙著雕磨木偶。店內有各種不同的半成品,等待組合著裝。

 








很難想像,這些回收廢木料,經由他們的巧手木工,會變成一個個吸引人的造型玩偶,像變魔術般的從童話故事中跑出來。這些都是阿那豆木作出品的木偶,在南投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出,工坊主人Simon銀濟春,以前學的是平面設計,憑著對木工的熱情,兩年來已做出三十幾款木偶,他專走可愛路線,跟木雕前輩們做出區隔。

雖然作品老少咸宜,但向回收商買來的台灣檜木,卻勾起街坊老鄰居的深刻回憶。取名「阿那豆」,在魯凱族語是樹的意思。Simon讓廢木料有新出路,還可以發揮陪伴功能。

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是小王子、胡桃鉗上校和木偶燈,所以他也就一再的做,但又讓它們不要完全一樣。雖然Simon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滿足一個充滿愛的客製需求,是他很大的工作動力。

蔡詩萍、阿那豆木作主人 銀濟春
 

 








可愛的木偶人人愛,讓人暫時忘卻煩惱,這也是Simon最大的工作回報。阿那豆木作主人銀濟春在「文人政事」分享製造幸福的木偶。

第365集 台南應用科大刺繡修復優 張美筠受皇室肯定(2014/2/12)

刺繡是珍貴的傳統工藝。穿針引繡的針法不只運用在服飾上,教會的儀式、皇家的用品和個人的藝術創作,我們都可以看到它纖細優雅的特質。但歷史保存的錯置毀損,常會讓這些文物失去原始的風華。

像奇美博物館收藏有二百七十年歷史的清代龍紋古戰袍,交給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修復前,經由高科技儀器的判別分析,竟有八千多處必須修復。

 

 






包括修復磨損、破洞、脫線及髒汙,這麼麻煩的工程,花了團隊三年,終於在2013年讓古戰袍重現英姿。對照當初拿來時,是連服飾穿搭位置都不對。因為以前沒有記錄,刺繡中心張美筠主任帶領的刺繡團隊,還經過一番文獻追查,才分析出這是清代正藍旗某位貝勒爺的古戰袍,而且曾被不當處理過。對比修復前、修復後真是大不同。這是全球第一件修復完成的古戰袍,讓歐洲皇室都刮目相看。

刺繡修復上應用很多的「補金」及「染色」是台灣專利。而最寶貴的,是張美筠數十年累積的針法,從世界第一個拱針法,到各國各種針法的樣式和運用,包括立體的刺繡和顏色的搭配分析,讓人感受到這裡是集結高科技、技術和藝術的刺繡寶庫。

曾留學俄羅斯和日本的張美筠,已參與多次皇室繡品的修復工作,基於保密協定,不能透露細節。不過,在全台灣唯一的全球刺繡研究發展中心裡,我們看到了一些古物,有日本的繡畫、克里姆林宮教皇所使用的典禮帽,上面繡有聖彼得堡窩瓦河的河珠和銀線,還有件聖經封套,和仿克里姆林宮十五世紀伊凡大公所使用的禱告跪墊。能有這麼多皇室修復訂單,可見刺繡中心團隊深受肯定。

只要有歷史的國家,都需要修復刺繡文物,他們接單的工作已排到七年之後,培訓人才刻不容緩,雖然張美筠的技術一流,但她在學校的教學工作,還是從基礎教起。

蔡詩萍、刺繡中心主任 張美筠

 

在仰賴進口的各式各色繡線之外,也有日據時代留下來的,用完就沒有了。張美筠說,歷史的文物要再仿製很難,刺繡產業已沒落,需要復興。還好他們過去有教育部及國科會的經費支持。而這件古戰袍,也獲得同意再複製一件,作為培訓發展之用。她希望將來不只修復皇室的,可以把自己國家文物回復,經由修復找到更多歷史痕跡。刺繡中心主任張美筠在「文人政事」分享她的刺繡修復 之路。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