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第398集 空心技法製玻璃國樂器 劉瑞典教學相長(2014/10/1)

玻璃藝術家劉瑞典從十四歲到新竹當學徒,至今已做了快五十年了。怕熱的他,只願意為玻璃忍受高溫。更河況他拿手的空心技法,需要兩個口徑不同的火嘴來輪番燒製。

怕溫差斷裂,即使汗流夾背也不能吹冷氣。仔細看,劉瑞典做的可是洞簫。而樂器這一塊,也是一般傳統玻璃工藝罕見的。就這樣,不懂樂器的他,越做越有心得,除了洞簫,橫笛、喇叭、嗩吶、編鐘等等通通來。









在新竹致力於薪傳國樂的許詩贏老師,退休後投入研究、催生玻璃樂器,和劉瑞典合作出音準音質俱佳的樂器。

一系列的玻璃樂器,也因此成為劉瑞典的代表作。連玩滑板的兔子都在拉二胡,倒立的豬也很逗趣。但回想從事玻璃工藝來時路,真的很煎熬。

蔡詩萍、玻璃藝術家 劉瑞典
 






 


再苦的日子都熬過來了,現在他到校園教學生,找到另一種樂趣。教學相長,讓他創作靈感倍增,加上成熟的空心技法可以實現師生彼此的想法,難怪劉瑞典樂在其中,要繼續守護玻璃藝術。玻璃藝術家劉瑞典透過「文人政事」分享玻璃空心技法及高溫來時路。

◆ 劉瑞典玻璃雕塑工作坊 

第397集 新台壁蓋白屋落幕展 喚醒創作手感人性(2014/9/24)

2010成立的新台灣壁畫隊,曾先後集合了數百位藝術創作者和志工,從高雄市橋頭糖廠藝術村策展出發,展開他們「蓋白屋」藝術行動,他們不是直接在牆壁上畫畫,而是搭了一棟約十五坪大小的木屋,藝術家們在每塊貼了白布的木板上作畫,再拼組成木屋的牆壁與屋頂,因此整座木屋內外都是畫作。等到展覽過後,再拆屋移地再蓋、再創作,表現藝術家在當地、當下的藝術能量。而這座行動藝術館,曾移地創作,到過台北、雲林、台東、南投,還有海外的日本和義大利。

這是他們組成藝陣參加北港媽祖遶境情形,以土地與環境為基礎,讓藝術家有感而發,集體創作,但沒有設定主題,每個人都能自由發揮。不同世代、個性的藝術家,在一段時間內生活、創作都在一起,也激盪出不同的火花。

 








這是日本311災後的宮城縣石卷市,當時居民住在組合屋,城市顯得灰暗。因此新台灣壁畫隊也曾帶著顏料前進災區,他們彩繪組合屋、彩繪牆壁,和當地居民一起畫,陪孩子在馬路上塗鴉、堆積木,讓災民透過繪畫把內心的壓力都釋放開來。

藝術家拉馬和焦聖偉被稱為「拉焦二人組」,兩人共畫一幅,不必溝通,各畫各的,卻又能在畫面上合縱連橫一起收筆。談到在日本石卷市的合體創作,其實只要感應災區情景,即使沒溝通,一樣能有交集。 

在幾次移地行動和社區創作計畫後,2014年夏天,新台灣壁畫隊又回到他們原始出發地:高雄市橋頭糖廠藝術村,舉辦「落幕」展。因為「蓋白屋」行動累積的成果,需要時間整理、釐清台灣人或藝術家的視覺語言是什麼。

蔡詩萍、白屋執行長 商毓芳

 








累積五年來各地創作,「落幕」展挑選了六十幅移地創作的畫作展出。對於參與整個行動的藝術家來說,這並不是結束。就像當初他們採集過去的,蓋未來的。「蓋白屋」的藝術行動,雖然停下腳步。但他們已從國內外移地創作累積豐富的能量,足夠迎接下一個未知的冒險。白屋執行長商毓芳在「文人政事」分享「蓋白屋」始末及所發生的趣事點滴。

第396集 台灣當代藝術特輯(2014/9/17)


今天要和各位分享幾位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雖然台灣的公私立美術館能提供給他們的展覽舞台不多,但他們精彩的創作仍然會以不同方式被看見。




藝術家梅丁衍20140年舉辦了六十回顧展,帶您看他以台灣價值核心,也就是台灣主體意識為題的創作,在嘲諷幽默中帶給大家的反思。

 








講到台灣當代藝術,陳界仁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從1980年代開始做行為藝術及裝置藝術,近年主要以錄像作品為主。陳界仁的影像主角多是社會的弱勢族群,也常是「無聲」的,但力量卻是無聲勝有聲。還有另一位多媒材創作的藝術家袁金塔,作品也反映社會現實,開拓水墨藝術新的視覺。 

 








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也獲得美術館的典藏。接下來帶您看國美館典藏的幾件新媒體藝術。以及有「台灣現代版畫之父」的廖修平教授,在高美館的展出。

 








這一段我們要帶大家欣賞是藝術家也是美術史、藝評家的謝里法,如何以牛為主題,畫出了「素」時年代。還有雕塑藝術家洪易融合民俗和現代語彙,創造歡樂繽紛動物造型。以及姚瑞中用針筆畫水墨,在2014個展中呈現過去的「好時光」。

第395集 張也雕塑凝結瞬間美感 展現青銅動勢張力(2014/9/10)

雕塑家張也不止擅長雕塑,他還將從小就喜歡的音樂繪畫和攝影融合在作品中。他的「音樂狂想」系列,以樂器演奏的瞬間動勢,呈現宛若定格紀實攝影的瞬間動態美感。

張也的作品非常有律動感,讓人彷彿聽見了音樂旋律。在動態凝結的瞬間,張也表現足夠的張力和氣勢,這種風格也是他近年來鑽研擅長的。









沉重的青銅雕塑透過肢體線條,會帶動目光轉移,形成一種視覺動態。這件名為「超越極限」,是為豪宅建案做的大型作品,也是他近年的代表作之一。

拋開枷鎖、跳離框架,才有無限寬廣的天空。張也的作品,都像在說故事,但給的是正面的能量。「雲動‧念動」系列表現風動意象,傳達小孩對飄動的雲朵產生的造型聯想,不論是豬、馬、貓熊或是猩猩,都騰雲駕霧般的輕盈起來。

張也說,他以西洋的表現形式,帶入台灣本土特有的人文語彙,也就是用俚語詩詞來傳達作品涵義。1993年獲得全省美展雕塑類第一名的「家當」,在配上四句聯後,更能打動人心。

蔡詩萍、雕塑家 張也


 







展場上,張也生動導覽每件作品,配合手稿構圖和工作記錄,讓粗獷沉重的青銅,在眾人面前展現不凡的輕盈動勢。雕塑家張也透過「文人政事」分享動勢雕塑張力流暢。

總網頁瀏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