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輸出的年代,這種傳統電影手繪看板,幾乎已經看不到,北台灣只剩下桃園的中源戲院,因為念舊的老闆堅持這一味,投入這行超過五十年的畫師謝森山,才會繼續幫電影畫,一如往常的包辦拆掛。用有限的經費、最簡便的方法,來維持這份古早味。
謝森山從十五歲入行當無薪學徒,打雜之餘認真看、熬夜練,才兩年,他十七歲時就出師開始有薪水拿,開業工作接不完。哪像現在,台灣南北各剩一家戲院是用手繪看板。
位於桃園的中原大學藝術中心,為他策劃「匠心獨蘊-謝森山手繪電影看板個展」,都是他近年的作品,不論是國片洋片卡通科幻片,通通有,但一些比較老的片子,只能在紀錄片中回味。現在他畫得規格都是三百六十乘以兩百一十平方公分的帆布,還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回收再畫的帆布,近看看得出上一部片的痕跡。
都畫過數千幅了,現在這些看板對他來說都是小意思,而他這麼快速,當然是有SOP流程,很多民眾好奇他是怎麼辦到的。展場牆上這排示意圖,說明了他畫看板的過程。
蔡詩萍、電影看板畫師 謝森山 |
由於這項手藝沒有市場,不足以謀生,講傳承太沉重,但他很樂意教年輕學子體驗手繪看板。等將來有一天,連二輪戲院也不再需要他畫的時候,他還可以換個方式,延續他半世紀最愛的手繪工作。電影看板畫師謝森山在「文人政事」分享手繪電影看板的懷舊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