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用餐時間,廚房已經是一陣鍋碗瓢鏟鏗鏗鏘鏘,大鍋菜、燉雞湯還有咖哩飯,菜香味兒讓人聞著聞著肚子又餓了。這裡是台灣第一所專門研究吃的教育機構,開平餐飲學校。
二年級的徐大盛,國中時期不愛唸書,在傳統教育體制下,不算是好孩子,但他熱衷料理,只是缺了師父領進門。來到開平之前徐大盛連拿菜刀都不會,經過兩年訓練,刀工已經不在話下,還能獨當一面辦桌孝敬爸媽,他說覺得自己選對了路,但他不知道的是,鋪這條路的人,可是花了十七年重建。
民國七十九年,人稱夏伯的夏惠汶,被逼著接下開平這間家業,他想創新,他想改革,他想突破窠臼,他想讓師生、親子「愛得不累」,該怎麼做?夏伯說,要從順性、放手開始做起。
為了讓孩子適才適性,他取消教科書,不設訓導處,也沒有導師,七、八十條校規被夏惠汶刪到只剩三條,這些前衛改變在不知情的家長,和世俗的眼光下,是一種胡搞。
要一群年少輕狂的高中生,自發性負責任,聽起來有些高估,但這不是夏惠汶天馬行空的理想國,而是每一個開平學生都有的共識。
每個禮拜三,開平全校師生集合在操場,進行一場開放式的對談,不論對老師教學有意見,還是學校制度不滿意,或者看某位同學不順眼,通通可以攤開來講,如此露骨又直白的溝通模式,難免爆發衝突,但是夏惠汶從不插手,他要讓師生關係、同儕關係,從衝突中自己去找到平衡。
年過耳順的夏惠汶,不只教育十五、六歲的孩子,他也教育為人父母的家長們。每週開課的親子關係,夏惠汶的角色像是一個媒介,他用問問題不給答案的方式,讓父母們釋放內心的解答。
蔡詩萍、開平創辦人 夏惠汶 |
眼前開口閉口強調關係的頑童校長,一手把開平從三流學校拉上主廚搖籃的位置,夏惠汶說,他在做的是一個翻鍋動作,讓每一個進入開平的孩子,都能均勻受熱,成為一桌好菜。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夏惠汶在「文人政事」分享「愛得不累,適性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