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當代藝術館門口架起大鷹架, 這樣的裝修景觀在都市中很常見, 但它其實跟你我想的不一樣, 這座高達八米六的巨大鳥籠,是藝術家徐秀美的作品, 你仔細往上看,它是比一般的鷹架美,所以叫「美籠」, 也點出徐秀美的個展出題:藝術的「空.間.謎.變」。 ![]() 象徵都市人生活在如此侷限的空間中,身心靈都受到禁錮的狀態; 而在館內,則展出徐秀美包含繪畫、空間、環境等多元的作品型式。 徐秀美探索各種形式的創作, 同時也提供給觀者一個超廣角的藝術欣賞視野, 就好像擁有這些穿牆著壁式的大眼睛,可以用不同角度看事情。 徐秀美以「全觀式」的縮影,來探討「人與空間」的處境。 一條不起眼的水管,經過擺設流轉的線條, 就可以讓空間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徐秀美希望自己有老鷹般銳利的眼睛, 觀照這片土地上的人、事、物, 坐落在台北市敦化南路的公共藝術「鳥籠外的花園」, 也曾深深吸引行人的目光。 ![]() 到大型公共藝術的創作歷程。 ▲文人連結 台北當代藝術館:http://www.xuexue.tw/ |
節目收看說明
本節目除可衛星收看外,也可透過網路收看, 文人政事線上直播收看!!(請根據播出時間收看) |
第203集 徐秀美全觀式多元創作 探索人與空間
第202集 臺灣美食國際化 僑委會扮演海外推手
為了提升餐館經營績效,了解臺菜最新趨勢,
來自全球各地數十位僑營中餐廳的業者及主廚,
參加僑委會主辦的中階主廚培訓班。
兩個星期培訓期間,
高雄餐旅學院的專業教授們,無不傾囊相授,
同學們也認真聽講勤抄筆記。
結業式這天同學兩兩一組競賽,展現學習成果,
十二道菜色香味俱全,讓僑委會副委員長許振榮很滿意。

課程還有食材、器具設備觀摩採購,
學員們除了實作技術,還能與各地中餐主廚交流。
而在主廚或餐飲專家巡迴海外實做教學之後,
僑委會也會安排他們和回國充電的業者座談,
為期一週的高階主廚培訓班結業式,
就安排六位海外巡迴講師,
和來自美加、東南亞等地十九位中餐廳業者面對面交流。
多元臺灣美食早已建立好口碑,
僑委會還要讓海外經營中餐廳的華僑廚技大躍進,
學會用最少成本創造最大利潤,

看臺灣美食在國際上如何更具競爭力。
第201集 時尚文創跨界加值 徐莉玲談品牌品味
| 現在流行跨界合作,有藝術文化加值的文創事業, 更是經濟發展的大未來。 像香港設計師劉小康、朱小杰和李梓良, 聯手將董陽孜的書法拆解、複製、刻鏤在形狀各異的大小椅面, 從七巧板遊戲概念出發, 也從書法線條中抽離元素,設計家具和陶瓷文房用品。 董陽孜不只自我挑戰,還樂於鼓勵文創設計師從他的創作中取材, 因此在高美館還可觀賞到由書法作品衍生的飾品提包等。 ![]() 被當代傳奇劇場串成大型歌舞劇, 他們打破鏡框式的舞臺模式,讓觀眾分別坐在舞台兩側, 演員就在中間的空地演出,在觀眾面前近距離表演。 旁邊還有十四個攤位, 有古早味的柑仔店、有喝茶的攤位、還有喝咖啡的地方, 誰說邊看表演不能邊吃東西,這裡大家可以有新的體驗。 而近來最熱門的跨界合作,則是時尚和藝術的結合, 因為幫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設計就職舞會禮服, 而受到全球矚目的服裝設計師吳季剛, 回到台灣把服裝概念融入建築, 未來建好之後就會像這樣,是棟雪白的建築, 和旁邊硬梆梆的建物很不一樣, 因為吳季剛操刀的造型很有女人味! ![]() 在大樓的兩旁,這兩條造型,就是編織披肩, 前頭還圍上了柔軟的彩帶, 更少不了,女生最愛的鑽石戒指,就在大樓頂端閃閃發亮。 服裝設計師古又文,以兩件羊毛條狀編織, 突破傳統打版製衣概念的手編服裝,驚艷國際時尚圈, 在北美館展出,成為台灣第一位服裝設計師, 作品進到美術館展覽。 ![]() 主要是以不織布等多種材質,解構再雕塑而來。 古又文說,這次展出取名為「破界」, 就是希望創作能突破藝術和設計的疆界。 ![]() 與法國時尚品牌LANVIN合作推出限量典藏時尚瓷娃娃, 由於非常受歡迎,已經推出到第四代。 台灣文創還在起步階段,但面臨全球化的競爭, 文創產業如何跨界跨行跨領域的合作, ![]() ▲文人連結 學學文創志業:http://www.xuexue.tw/ |
第200集 天使生活館影音臺灣美 花與貓展慢活特色
| 新生公園區的新生三館, 是臺北花博會最受矚目的鑽石級綠建築, 從空間規劃、建材使用到能源運用,都符合國際環保要求, 其中天使生活館, 還有一座戶外生態水池,水霧環繞,彷彿是人間仙境。 ![]() 一進展館,就有可愛的花貓、跳著花博舞,熱情的迎接客人。 從藝術門廳開始欣賞藝術家的創作, 來到一百八十度圓弧型螢幕的影音劇場, 可以觀看藝術家們拍攝的台灣好山好水、雲海花卉及生態人文, 搭配周邊地面大量投影,一幕接一幕,讓人目不暇給的沈浸其中。 ![]() 有個約四坪大的玻璃屋, 裡面的主角不是這台大型高畫質液晶電視,而是有五隻真的貓, 慢活優雅的適應他們新的環境, 也提醒大家,要像牠們一樣放慢腳步。 生活智慧中心,擺設了簡約傢具,還有竹林花卉的投影。 ![]() 在這裡靜坐聽古箏、賞瀑布、花藝,讓人身心舒暢。 天使生活館是許多藝術家的共同創作,當然少不了各式文化創意商品。 商品除了以眾多花和貓為特色之外, 還有工藝家精心製作的各種藝品,讓藝術變得生活化。 花博逛累了,不妨在身心靈SPA區停下來放鬆休息一下, 喝杯咖啡或午茶甜點,享受綠建築內美麗優雅的空間環境, ![]() ▲文人連結 天使生活館:http://beta.2010taipeiexpo.tw/ct.asp?xItem=11285&ctNode=5773&mp=3 |
第199集 臺北國際花博日夜皆美 風情萬種吸引人
| 十一月開幕的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有十四個主場館, 以及各式各樣的美麗花海, 從空中鳥瞰整個花博園區,總共九十一點八公頃。 ![]()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新生三館:天使生活館、未來館和夢想館。 三個館看起來就像是從綠地上長出來的建築物。 ![]() 雖然館內沒有一株真花,但視覺效果一流。 未來館展出各地珍稀植物,從熱帶植物, 到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寒帶植物, 透過微電腦調整溫溼度,打造出智慧溫室。 強調「心靈環保」,像貓一樣慢活的天使生活館, 透過大量影音科技與投影, 在不同展間呈現藝術家拍攝的臺灣山水、竹林及花卉之美景。 來到圓山園區,有3D立體劇場的真相館。 爭艷館是舊有足球場改造而成的,這是全世界花卉競賽的地方。 流行館則是全球第一棟完全用回收廢棄寶特瓶打造的。 位於美術公園區裡的舞蝶館,造形像竹籃又像蝶蛹, 開幕閉幕典禮,及國際藝文表演活動都會在這裡舉行。 ![]() 是花博最大的紀念品旗艦店。 沿著大佳河濱公園,一大片的花海造景, 在河道旁顯得更加搶眼。 ![]() 在大佳河濱公園,彩虹橋還有美麗華周邊的河堤, 都能搭上花博遊船,三條航線白天可飽覽花博展區; 晚上則可欣賞沿岸耗資八千五百多萬, 長達一千兩百五十公尺的「藍色光雕」。 還有亞洲最大戶外水幕秀, ![]() 帶您一觀臺北國際花博多彩多姿的風情。 ▲文人連結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http://www.2010taipeiexpo.tw/frontPage/welcome.htm |
第198集 謝嘉亨點土成金 用陶瓷記錄台灣鐵道史
| 你相信眼前一部部的火車模型,不是用鐵做的, 而是用陶土,用雙手,慢慢捏製而成的嗎? 再靠近一點,你還會發現,這些陶瓷火車的每個零件, 幾乎和真正的火車一模一樣, 連鐵軌上的木頭紋路,都是用陶土做出來的! ![]() 除了對火車有段濃得化不開的感情外, 謝嘉亨認為火車也是紀錄台灣歷史演變的最佳代表。 原本謝嘉亨只是喜歡收集火車, 十多年前,他看上一部日製家庭號的模型, 跟妻子表示想要購買,妻子卻對他說:「你可以自己做啊!」 ![]() 謝嘉亨首先要捏製組成火車的所有零件,然後再一一組裝。 不過陶土乾了就無法使用, 所以他得和陶土搶時間,迅速完成成型動作! 而接下來決定火車顏色的燒窯步驟,也同樣不輕鬆! 什麼叫閃光釉?說的簡單些,就是讓陶瓷呈現金屬光芒的釉法。 ![]() 目前全亞洲,只有謝嘉亨會做! 他說陶瓷創作不只要有創意,也要懂藝術, 還要了解化學,過程既辛苦又孤獨! 但他很幸運,因為老婆一直給他最大的支持! 二○○○年,謝嘉亨開始創作陶瓷火車。 目前已完成五十台,舉凡在台灣使用過的蒸氣火車, 他幾乎都做出來了! 當然,除了做火車,謝嘉亨也有其他作品, 但風格大多很平民,不像一般的藝術品給人遙不可及的感覺! ![]() 不只圓了自己的夢,也留住台灣人的共同記憶! |
第197集 臺北國際花博會登場 美麗的力量繽紛傳播
| 二○一○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在各方矚目下亮麗登場, 展期到二○一一年的四月廿五日。 花博場地面積約有九十一點八公頃, 分成圓山、美術、新生、和大佳河濱公園四個大展區, 共有十四個各具特色的展館,呈現園藝、科技與環保之美。 新生公園區從高點放眼望去, 三個館:天使生活館、未來館、還有夢想館。 ![]() 連建材都很講究環保, 不從國外進口,而是使用臺灣本土柳杉木, 因此得到二○一○年臺灣建築獎首獎。 走進夢想館,裡頭最大最美的夢就是:綻放。 寬達六米的巨型機械花,一層一層綻放, 從清晨到夜晚,隨著一整天不同的時間氣候,有不同的光影變化。 原本還是炎炎夏日,不一會就下了大雷雨。 視覺的享受不只這樣,再往裡頭走,數十台直立螢幕, 要你不戴三D眼鏡,就可以看到各種臺灣植物立體開花。 ![]() 簡單樸素的流線造型就是被稱作小白宮的養生館, 一株一百五十歲的老松柏坐鎮在裡頭, 爬滿青苔,樹幹交錯盤據, 就是要由老樹告訴人休養生息的養生之道。 ![]() 還有互動光影藝術,當你一走進去就會像看到自己的人影。 用一百五十二萬支寶特瓶打造而成的流行館, 壯麗的外觀,讓人驚豔, 它利用地下的水池循環澆花,以響應環保。 花博不只有美麗的花草,還有充滿懷舊氛圍的花博故事館。 來到客廳先看到這組法式沙發, 精緻的雕工搭配綠色牡丹花布面,簡單又大方。 多彩繽紛的花博吸引來自全球的旅人, 無論從旅遊、藝術、文化、環保科技來看,都很有看頭, 臺灣能突破外交困境,舉辦經國際認證的花卉博覽會, 這個機會得來不易, ![]() 讓他帶您瞭解花博這股美麗的力量。 ▲文人連結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http://www.2010taipeiexpo.tw/frontPage/welcome.htm |
第196集 臺灣好米轉型質優 氣候變遷考驗產業發展
| 米苔目、肉粽、米糕、還有麻糬, 這些大家常常吃的食物,全都是用米做成的。 ![]() 雖然臺灣也有原生種的稻子,不過日本人來台灣吃不習慣, 就開始經過一連串的育種, 到現在我們最常吃的,就是秈米和稉米,加起來有三、四十種。 ![]() 不過國人米卻吃得越來越少, 以前在民國七十年代,每個人一年還吃九十公斤的米, 現在卻只剩四十八公斤,平均每個人一天只吃一碗飯。 現代人米越吃越少,也反映出稻米產業在轉變, 商人把過去大布袋的米改良成精緻的小包裝, 讓米也可以變成禮品送人, 而這些有關稻米在產業與文化上的轉變, 通通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就是要讓民眾在吃米之餘, 也能了解更多稻米的故事。 但除了回顧過去,也要了解臺灣未來稻作產量, 可能會受到氣候變遷、均溫上升影響的潛在危機, 因為臺灣位處於亞熱帶, 在國際組織的評估中屬於高風險的邊緣地區, 極需要即時研發因應的策略與科技。 ![]() 還必需包括安全及符合生態平衡的生產過程, ![]() 談臺灣米的過去、和未來。 |
第195集 專情宜蘭在地食材 程智勇饗宴展廚藝
| ▲第195集 專情宜蘭在地食材 程智勇饗宴展廚藝 11月3日首播 午後一、二點,正是南方澳漁船回航的時間。 也是宜蘭饗宴互動式鐵板燒主廚,程智勇最期待的時候。 這位六年級老闆每天都來, 等著與他固定配合的七位船家,帶回什麼豐盛漁貨給他。 ![]() 幾年下來,他和漁民、漁販建立了很好的交情, 因此船家總是讓他先挑,甚至特地為他藏私。 紅喉是東部深海珍貴的魚種, 阿勇對這天船家捕獲的紅喉非常滿意,這可是生魚片等級的鮮貨。 接下來阿勇等待更多的大甜蝦, 因為大甜蝦是南方澳特產,也是阿勇的最愛之一。 ![]() 阿勇挑魚蝦,一定是快狠準, 只見他一盤一盤的挑、打包再打包, 跟老闆熟到可以自己秤重算錢,還不時穿梭在不同的魚販間採買。 等漁船的期待,加上血拼的快感,阿勇每天日覆一日樂在其中。 回到店裡,他開菜單、算成本,準備食材, 就等著晚上,讓客人開心的品嚐他的創意鐵板燒了。 ![]() 冰箱裡的紅心芭樂,是阿勇父親種的,準備飯後打成果汁。 阿勇十八歲當學徒,有了基礎, 就開始研發用各種在地食材、當令物產做菜。 阿勇會和客人敬酒聊天,難怪他的店叫互動式鐵板燒。 阿勇的用心,收服顧客的心。顧客的讚美,讓他更有動力。 有時他會刻意給客人期待,把牛肉切丁煎給客人後, 要求客人留幾塊給他變花樣。 店裡師傅煎的這道櫻桃鴨胸,則是吸引人的宜蘭美食, 是阿勇用自家釀的醬油先醃過的。 從產地到餐桌, ![]() 充滿全家人對食材的在地情和好客心。 ▲文人連結 饗宴鐵板燒:03-965-7998 宜蘭縣羅東鎮河濱路326號 |
第194集 徐玉明堅持用天然漆 誠意堆疊傳承漆藝
| ▲第194集 徐玉明堅持用天然漆 誠意堆疊傳承漆藝 10月27日首播 漆藝家徐玉明從小跟著父親到南投埔里從事漆藝工作, 秉持客家人務實肯拚的精神,練出厚實根基。 他堅持作品都用沒有污染的傳統天然漆, 絕不混化學漆,因為化學漆容易變質。 ![]() 因為它除了雕刻技術,更要很有耐心毅力。 因為一塊約五公分厚、二十平方公分寬的漆片, 就要以堆疊法,漆上一年才能完成。 因此他的作品漆個一百層也不算多。 ![]() 這件幼獅太獅的漆雕作品,是他的最愛之一。 徐玉明和哥哥為了一圓傳承漆文化的夢想, 在一九九六年成立「龍南天然漆博物館」。 除了有自家作品和收藏, 也蒐集台灣關於漆的資料與文物,成為一座漆藝寶庫。 而您知道漆器胎體種類不只木材, 還包括布、皮、竹籐、金屬等等不一樣的素材嗎! ![]() ▲文人連結 龍南天然漆博物館 http://tw.myblog.yahoo.com/long-nan |
第193集 郭常喜重建刀劍工藝 兵器文物館展品豐
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深受好評, 片中主角各個身手不凡,手中的寶劍跟竹林場景一樣讓人印象深刻。 您可知劇中所用的兵器及貫穿全場的青冥劍, 就是出自南臺灣的刀劍工藝家郭常喜。 ![]() 他從小就追隨父親打鐵近半世紀,鑄劍也有三十年歷史。 自退伍返鄉後就已是全國極少數能夠獨立以傳統鍛造法鑄造的人, 也由於他很有心, 才讓源起於戰國晚期的「積層摺疊花紋鋼」的打造技術再現光芒。 他位於高雄縣興達港的店裡經常有圍觀民眾,人氣買氣都不錯, 但郭師傅已超脫維持生計的層次, 他收集中外各地不同時代的刀劍,成立了藝術兵器文物館。 ![]() 因為就算沒有收集到的,郭師傅也會想辦法打出來補上。 現在郭師傅的這間兵器藝術文物館,已列為高雄縣地方文化館之一, 是體驗多采多姿兵器文化的最佳管道。 很多有關臺灣原住民的研究,都是有關服飾,比較少刀具, 他們也試著從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圖照收集分類,彌補文獻記載的不足。 ![]() 還沒想到退休問題,這工作勞心勞力,需要過人毅力。 郭常喜在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中日現代科技, 不斷打造刀劍,豐富文物館的珍藏。 ![]() 了解失傳已久的刀劍文化。 ▲文人連結 郭常喜藝術兵器文物館 http://6989595.5168.net/ |
第192集 臺灣美食展與時俱進 巧扮觀光餐飲推手
臺灣美食展每年都熱鬧展開, 各大飯店餐廳主廚無不使出渾身解數, 希望在二百多個攤位中脫穎而出。 ![]() 民眾不只眼睛看,還拼命拍照, 二○一○年搭上「臺灣美食國際化」熱潮, 將許多傳統臺菜進行大變身,成為會場中最亮眼的一區。 ![]() 交通部觀光局邀請多年來推動臺灣美食國際化的嚴長壽, 規劃一個能符合世界潮流及在地文化的「臺灣美食國際化試展」, 讓臺灣味驚豔世界味蕾。 ![]() 近幾年亞洲的日本、泰國、韓國都極力推廣特色料理, 今年咱們美食展也以「讓世界享受細膩臺灣美食」為課題, 希望讓國內外的美食家能夠注意臺灣, 提升臺灣菜肴在世界餐飲的位置。 ![]() 分享如何讓臺灣美食創造嶄新風格, 符合國際化的「食」代潮流。 ▲文人連結 台灣美食展 http://www.tcff.com.tw/ |
第191集 陳國慈認養古蹟 活化經營發揮管理長才
位在臺北市延平南路上的撫臺街洋樓,是擁有百年歷史的市定古蹟, 也是舊臺北城開城第一條路、延平南路上的第一棟洋房, 木頭石材混合的歐式風格, 和臨近的北門一同見證臺北城百年來不同階段的演變。 ![]() 被收為公有後,曾一度差點被拍賣掉。 一九九七年列為市定古蹟, 卻在二○○二年遭遇大火,二樓幾乎全毀, 臺北市政府花了兩千萬、多年整修,才讓老房子重生, 去年由前台積電副總經理陳國慈認養管理, 為這棟古蹟展開尋根之旅,歷經一年多, 終於找到一百年前日籍建造者高石忠慥的家族繼承人高石京子。 ![]() 首度造訪撫臺街洋樓,致贈未曾曝光的當年史料, 這場百年後的相遇,讓他感動到熱淚盈眶。 高石女士感謝臺灣人將這棟房子保存得如此好, 一些日本媒體記者也一同採訪這段充滿人情味的故事。 ![]() 而這感動的一刻,其實得歸功於有心人的努力。 陳國慈先前就已認養過台北故事館,成為國內第一個古蹟認養人。 這項創舉也獲得文建會頒發保存貢獻獎。 陳國慈用情感認養、用專長管理。成為一種完美結合。 ![]() 執業於英、美、台、新加坡等地的專業律師, 如今為何會深耕於臺灣的古蹟認養, 「文人政事」帶您了解他為古蹟尋根的故事。 ▲文人連結 撫臺街洋樓 http://blog.roodo.com/futai |
第190集 結合油畫與琉璃工藝 芳仕璐昂共創佳績
林芳仕、陳璐昂是對藝術家夫妻,一個鍾情琉璃,一個熱愛繪畫; 巧妙結合出一個個令人驚艷的作品。 ![]() 就叫做芳仕璐昂琉璃藝術館,吸引路人的目光, 庭院優美的花草景緻,預告屋內令人期待的工藝巧思。 ![]() 牆上這一大片鑲嵌彩色玻璃窗,讓人眼睛一亮, 透過光線,讓夫妻倆的作品在每個屋子的角落,輪流吸引我們的目光。 不管是抬頭向上或低頭往下,都令人驚喜, 經過創作的玻璃,在館內能產生如此錯落有致的美麗映象。 ![]() 為了保持作品構圖穩定,必須精確掌握玻璃細砂的膨脹係數, 再歷經過高溫燒熔後呈現,有難以預期的難度。 夫妻兩一同創作,剛開始會彼此要求, 但要求變成一種束縛,現在只要一開始溝通過就好 館內有夫妻倆分工完成,也有各自發揮的作品。 鑲嵌玻璃是林芳仕的專長,讓滿屋子氣氛變得繽紛美麗。 有別於鑲嵌玻璃,這一面玻璃窗是結合書法,又是另一種寧靜氛圍。 ![]() 看林芳仕、陳璐昂夫婦巧妙結合的琉璃藝術。 |
訂閱:
意見 (Atom)


















































